回到頂端
|||
熱門: 黃仁勳 00919 博愛座

相伴與守護 踏入護理成為更好的自己

慈善新聞網/ 2020.08.01 00:02

踏入護理 ,成為更好的自己

  誤打誤撞進入護理,大概是我最初的開始,而喜歡上成為護理師,就是我繼續進修的開端。從國中後我就是一個不愛念書的小孩,上課總是不認真、叛逆的自我妄為,成為讓師長頭痛的人物,沒想過自己的未來,但就這樣誤打誤撞選擇進入離家最近的慈濟技術學院五專部,開始學習的過程使我對護理愈感興趣,尤其在參與社團活動中,找到護理的另一種實現,在不同科別的臨床實習中,找到護理的價值與成就。

  五專及二技畢業後,因公費生的身分,隨即進入花蓮慈濟醫院急診室工作,而就在工作滿兩年之際,當時單位副護理長周英芳,也就是我的臨床教師之一,告訴我可以嘗試報考慈濟大學研究所,當下的我對自己是沒有信心且遲疑的,雖然我的確對於工作後報考研究所懷著夢想與理想,卻因為安逸於工作上的穩定遲遲不敢有動作,總告訴自己過幾年再說。在學姊鼓勵我的同時,也想到我喜歡的樂團某一首歌的詞──「有些事現在不做,一輩子都不會做了」,就決定勇敢一試。

  目前就讀慈濟大學護理研究所二年級的我,回想當初入學前面試緊張的自己,開學懵懂無知成為班上最年輕的同學,到最後能與不同年齡層且非常有歷練的學長姊成為同儕並培養出革命情感,尤其經歷過課程、報告及實習的洗禮,漸漸的我也對進階護理師有著不同的認識,對自己的護理生涯有著不同的解釋,念書的路好像一切誤打誤撞,卻也讓我在失敗中成長,在成功中看見更好的自己,我的護理路才剛開始呢!

成長路上,有你們相伴

  「為什麼要走急診?」、「為什麼要讓自己這麼痛苦?」、「我應該不適合急診吧?」、「還是去病房好吧?」這是新人期的我每天問自己的問題,從踏入急診的那一刻,我就後悔了。從沒有過任何急診的經歷,連實習也沒有過的經驗,因為很多人的口耳相傳,朋友對於我的個性適合急診的肯定,讓當初填上急診為第一志願的我與成為急診新人的我產生極大的矛盾,環境的不熟悉、系統的不一樣以及常規的不相同,讓每每學生時代實習都能得心應手的自己非常挫敗,但每次這些念頭出現時,好強的心就又會告訴自己「與其找一百個人證明我不適合,不如讓自己證明自己夠值得!」對啊!明明沒人否定我,但自己的心就是過不去,認為不夠完美、做得不夠好,還好低潮期有一群很好的朋友以及帶領我的臨床教師,能聽我說話、陪我發洩情緒、給我鼓勵,我才得以繼續留在急診,工作上愈來愈得心應手,至今工作近四年了。

防疫期間,你我一起來

  從一月開始,花蓮慈濟醫院急診開始動員防疫COVID-19,從病人進負壓隔離病房動線的不斷修正,啟用負壓採檢屋,到最後設立「疫病診」專門篩檢疑似COVID-19 病人,並將檢傷區拉至大門口,固定檢傷人員及疫病診跟診護理人員,達到分艙分流的系統,並配合疫情指揮中心的規範進行擴大社區採檢,目前「疫病診」之成長已較趨於穩定,雖然過程中各方意見不斷冒出,我們護理人員在配合政策執行時有相關問題都會向上反應,盡可能達到有效溝通。這過程中我看見大家的團結,也許中間跟各處室間有很多小摩擦,但大家都盡本分做事,我們也都能慢慢的找出默契共同解決,這是我發現醫院在這次防疫做到的互助,急診護理長陸姊也對大家信心喊話:「防疫第一線急診團隊絕不馬虎!」在這次防疫的過程我覺得也可以對應師公上人所說的「對社會與其擔心,不如化作信心,更要付出一分愛心」。

(撰文/梁孟婷 花蓮慈濟醫院急診室護理師,攝影:轉自 志為護理第19卷3期)【本文由 志為護理 授權刊登】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