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栽種有機美濃瓜 印尼專班學生化身有機小農

慈善新聞網/ 2020.07.26 00:02

學生和親手種植的美濃瓜合照。

  炎炎夏日就是要吃瓜!歷經四個月的育苗、拔草、施肥,行銷與流通管理系印尼專班學生,親手栽種的有機美濃瓜終於收成了!難掩細嫩清甜的滋味,讓學生忍不住一口接一口,更是甜到心坎裡!因為,這不只是印尼學生首度下田栽種的美濃瓜,更是親身感受有機小農在豔陽下辛勤勞作的最好收穫!

  行銷與流通管理系與花蓮高農合作開設每週四小時、共四學分的「作物有機栽培實務」和「農業概論實務」課程,分別在露天田地和溫室種植美濃瓜,並比較兩者的差別。課程全程採用對土地無害的有機栽培法,從整地、作畦、定植瓜苗、立支架,到調製堆肥、人工授粉、預防病蟲害,讓印尼專班學生逐一學習有機栽培技術,觀察完整的植物生長周期。

印尼專班學生從頭開始種植有機美濃瓜。每堂課都要花至少半小時下田除草,讓印尼學生直喊累。

露天溫室大PK 瓜不可貌相

  明明是同時種下,露天和溫室收成的美濃瓜外型和甜度卻不太一樣,讓印尼學生嘖嘖稱奇。在露天種植的M號美濃瓜,比溫室的S號果實大了一圈,卻容易受到天氣和蟲害影響,導致甜度、色澤不均,收成量不穩定。至於溫室的美濃瓜,少了外界干擾,雖然尺寸小了點,風味卻更統一、香甜。

  印尼籍學生艾菲表示,溫室種的美濃瓜都是垂吊在網子上,果實表面平均吸收陽光,顏色均勻、果型漂亮,可以賣更好的價錢,才知道務農學問大!印尼籍學生林家全表示,雖然露天種植的瓜比較大顆,味道卻沒有溫室種的香甜,體積大不代表品質好,真是「瓜不可貌相」。

  有趣的是,印尼學生竟然也把自主健康管理的防疫作戰,也套用到植物上。舉例來說,白粉病好發的環境,是在潮濕、悶熱、不通風的溫室。想不到,學生卻反問「在戶外比較容易生病吧,因為室內沒有新冠肺炎!」如此阿Q的思維,讓花農老師哭笑不得。

學習調配對土地無害的有機農藥。背上16公斤重的農藥桶,噴灑有機農藥。

首度下田務農 體會農民辛勞

  其實,大部分印尼學生都沒有務農經驗,更別說親身嘗試有機農法。所以,學生一下田就得彎腰、低頭、除草起碼30分鐘,還得在豔陽下拿起鋤頭、揹著超過16公斤的有機農藥桶,無不哀嚎「好累啊!」印尼籍學生紀庚容表示,幾度以為雜草已經拔乾淨了,卻被老師抓包。一想到下次上課還要再拔雜草,就深刻體會務農的辛苦,再也不敢浪費食物。

  蓮高農農場經營科主任徐國彰表示,現在的年輕人大多體力不支,即使嘴皮子直喊累,還是會認命地把事情做完。尤其,首度授課外籍學生,發現印尼學生態度積極,認真做事又勇於提問、發表心得,一點也不輸台灣學生。

  尤其,堅持對土地友善的有機農法,也讓印尼學生大開眼界。印尼籍學生法力偉表示,以前總認為有機就是「賣得比較貴、比較健康的蔬果」,如今才明白被丟棄的稻殼、果皮,連樹枝、動物排泄物,都能變成無臭無味、純天然的有機肥料,還能不破壞生態,「就算麻煩了點,卻好處多多。」

濃瓜陸續結果了,學生逐一套上網袋,預防蟲害。整枝摘除多餘的側芽,只留下兩、三個集中養分。

中英文混雜教學 外籍生鬧笑話

  瓜類的專有名詞「母蔓、子蔓、孫蔓」就跟繞口令一樣,讓印尼學生一個頭二個大。結果,突然蹦出的「不蔓」,讓花農老師當場笑翻了。原來,這群印尼學生遇到太多艱難的專業詞彙,難免「卡關」。行銷與流通管理系印尼專班導師蘇美惠表示,許多農業的專業詞彙,連外行人都難以理解,更何況是初學華語的印尼學生。所以,課程得搭配實際示範,才能讓學生加深印象。

  印尼籍學生林嘉賢表示,老師上課時會中英夾雜,像是雄蕊、雌蕊,用male、female代替。再親自看老師示範、自己實作一次,就清楚明瞭了。從2019年9月起,行銷與流通管理系首度與印尼金光集團合作,成立四年制日間部的印尼國際專班,招收25名印尼高中職畢業生。採獎助學金制度,讓學生來台免費就讀行銷與流通管理系,畢業後回到印尼服務,銜接政府大力推動的農業發展、實現糧食自給自足的人力需求,也是印尼最欠缺的農業加值人才。

親手種植的有機美濃瓜,終於收成了!

(撰文/葉秀品、徐瑩芷;攝影/徐瑩芷、蔡胤穎)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