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成報記者于郁金/金門報導】由於疫情耽擱影響,原定4月份邀請金門高中師生一起參與舉辦「文化部戰地憶往八二三炮戰流亡學生的流金歲月」專案計畫今昔師生座談會,延至7月14日舉辦,出席的大學長姐們包括:林玉盆、林水綠、李根樂、楊清國、陳應德等,暢談當年在炮火中從金門赴台寄讀在嘉義中學、斗六中學等校生命經驗,相當動人!只可惜學校因已放暑假,金門高中在校師生無緣參加交流,殊為可惜。 這場座談會由823砲戰金中流亡學生計畫研究計畫主持人宜誠資訊總經理李耀明主持,還有偕同主持人金門閩南文化協會楊再平,以及當年校友代表和幾位金門文史工作者和多位金中流亡學生家屬陳月蓮等共同出席;老校友們回憶當年這段歲月,比擬為金中版《未央歌》,都是在烽火中的求學體驗。 主辦單位表示,行政院文化部為推動國家文化記憶庫計畫補助案「戰時憶往—八二三炮戰流亡學生的流金歲月」,由主辦單位以數位典藏及文物普查專業著稱,由金門旅台人士經營的宜誠資訊公司,與協辦單位金門縣閩南文化協會組成專案工作團隊,已進行多個個案關於當年這群金門中學流亡學生相關圖文紀錄徵集及口訪,如楊清栽、翁志勵、姚清華、鄭藩海、李國平、李炳團、洪陸訓等。 是日出席這項座談的當年校友們娓娓道來,緬懷金中當年這段在戰火中,赴台的流亡學生艱苦學習歲月,彷彿是昨日,歷歷眼前。 根據金中整理資料記錄顯示,當年(47年10月9日)全校學生遷台借讀臺灣省立36所中學,由當時金門縣黨部主委羅志華兼任校長,49位教職員分隨學生赴臺灣各借讀學校任輔導工作,學生一切食宿由政府協助解決,清寒學生460人由政府給予公費待遇。(所謂金中823赴台寄讀學生,係專指學籍設在金中在讀,而赴台寄讀學生) 是日出席校友來自烈嶼林玉盆,是當年赴台少數女性學生代表之一;她很感謝母親的開明,她才有這個機會離家赴台求學,後來才能成為金門特師科第1屆學生,返鄉教育英才,曾任烈嶼鄉鄉長洪國正,還有林英生等,就是她的學生;她回憶當年在金門什麼砲彈都躲過,小時候印象深刻。 李根樂後來是特師科第2屆,他回憶當年在戰火中求學和搭軍艦赴台到高雄等候分發;是生命中一段記憶深刻歲月。林水綠認為,這場戰爭彷彿讓他們更快長大,鍛鍊他們日後人生的處事能力,也影響他們日後返鄉的工作。 當年分發到斗六中學楊清國也回憶指出,當年在金門搬桌椅去上學,與在臺灣寄讀的兩地學習體驗,他認為是生命中影響重大的人生體驗。 後來在臺灣畢業後選擇留台就讀政戰服志願役至退伍的陳應德上校和女兒陳月蓮都來參加座談,陳應德內心也充滿感念;陳月蓮還請她的朋友練習重唱民國46年時金中校歌版本,希望未來有機會可以呈現給校友們再次聆聽,重溫舊夢。 負責本案執行工作團隊表示,1958年八二三炮戰爆發,隆隆砲聲打響了一波「流亡」潮;據金門縣政府統計,當年於10月8日、9日,陸續自金門遷往臺灣「流亡學生」共有921位,但團隊經向金中校長許自佑和校史館查證,依照當年學籍資料統計,初步更新為當時記錄不同名者為934人;這些學生登記分發至臺灣各中學,其中以嘉義中學、板橋中學為數最多,這段經歷有如金門中學版「未央歌」,見證那個戰亂時代下金門學子分批搭軍艦赴台,離散各處莘莘求學路,絕不是現在的臺灣和金門學生能感受得到的,實在值得完整將這段記憶列入國家文化記憶庫珍藏。 主辦單位表示,第1波訪談已先後完成拜會金門高中校長許自佑、校史館負責人許敏華主任,以及當年赴台流亡學生代表翁志勵、楊清栽、姚清華、李國平、林玉盆、楊清國、李根樂、林水綠、陳應德、鄭藩海、李炳團、洪陸訓、李增河等校友接受訪談,歡迎其他見證者參與及其家屬提供相關見證圖文者主動聯繫,原件經掃描複製後歸還;在台校友請電洽宜誠資訊02-8712-3009#113張小姐,共同完成這項金門歷史性的使命或前往「戰時憶往-八二三砲戰流亡學生的流金歲月」粉絲專頁了解和留言,及留下聯絡訊息「https://www.facebook.com/culture8699/」或加入line群「https://lin.ee/AfU11yt」。 專案計畫主辦單位宜誠資訊表示,將於7月25日邀請李炳團老師協助,同時邀請至少15位當年校友們參與臺北場座談會與餐敍,時間為2020年7月25日(六)上午10:30入座、11:00開場與座談、12:30餐會開始;地點:臺北國軍英雄館軍友餐廳(臺北市中正區長沙街一段20號);暢談主題包括:「民國47年10月9、10日那一夜發生什麼事?」、「寄讀歲月與思鄉心情」、「您的感謝與遺憾」。 主辦單位表示,歡迎攜帶您當年直到現在,與這段動人故事相關的物品來現場,與大家分享(例如照片、考卷、衣服帽子、畢業證書、家書等);有意參加校友請提前,以利準備相關事宜;聯絡計畫主持人李耀明0933-109268,或專案經理郭家源0911-322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