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濟大學物理治療系希望結合花東地區醫療院所資源,發展成為台灣東部地區物理治療學術重鎮。因此在課程內容整合物理治療、基礎及臨床醫學知識提供病患全方位之專業服務能力。系上開設之「輔助科技學及實習」課程,邀請義肢矯具師分享足部裝具(Foot orthoses)的教學與實作,也安排輔具中心參訪等等,希望透過理論與實務經驗分享,充實學生的專業知能與開拓職場多元能力。
分享"足部裝具評估與實作"的義肢矯具師陳鴻彬博士特別強調,在進行評估時必須先具備足踝生物力學的知識方可作出合理的臨床判斷,因此詳細介紹足踝的運動學與力動學,接著再說明足部裝具之相關力學基礎與相關評估、以及臨床上常見的足踝問題(例如足底筋膜炎、拇指外翻、摩頓足)。為了讓同學們更加熟悉足部評估以及足部裝具製作的流程,陳博士特別選擇課堂當中一位受足部不適困擾的同學擔任示範者,實際示範足部的臨床評估以及足部裝具製作(於人體足部取模、製作足部陽模、以熱塑性材料加工製作足部裝具)之流程。
輔具中心參訪則來到花蓮慈濟醫學中心輔具中心,並邀請花蓮慈濟醫學中心復健科的黃寶職能治療組長介紹輔具中心的各式輔具之功能與特色,包括擺位類輔具的頭靠、背墊、各式減壓座墊;生活類輔具的進食輔具、穿衣輔具、視覺輔具;以及行動類輔具的四腳拐、枴杖椅、助行器、手動輪椅、電動輪椅、可調整式特殊輪椅等。
慈濟醫學中心黃組長與同學們分享經驗:「在病患使用輔具前,治療師自己要先使用過。」意即治療師自己必須先了解使用輔具的感受以及會遭遇什麼困難與問題,才能在教導病患使用輔具時提供合理的訓練任務,最終才能讓病患可以好好的使用輔具並讓生活機能變得更好。參訪過程中,黃組長也讓同學親自體驗操作手推輪椅,同學才發現手推輪椅並不是那麼地輕鬆、簡單,也因而了解病患進行臂力訓練的必要性。
物理治療師不只是做治療和復健,隨著人口老化,現代文明病的增加,物理治療更著重在事前的預防。慈濟大學物理治療學系著重專業知識與臨床並用,透過課程設計,就是要讓學生能將臨床與課堂上所學到的知識進行連結,讓同學們具備職場上所需的多元專業能力。歷年來考照率亮眼,還誕生過全國榜首,已退休的系主任林光華教授表示,與許多業界朋友聊天,大家都誇讚慈大畢業校友,而在校同學們也都能傳承學長姐優秀的傳統,「以病為師,慈悲為懷」更是他們對自我的期許。
(撰文、照片:慈濟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