匯流新聞網記者李盛雯/台北報導
生技條例再延十年為生技產業帶來大利多,生技股再次成為焦點,特別是有「生技教父」之稱的晟德董事長林榮錦領軍的各家公司表現,更是焦點中的焦點:但在一片叫好聲中,有市場人士對林榮錦的晟德公司的解盲題材交易時間點提出質疑,也有財經專家分析林榮錦經營的另一家公司永昕的財務報表,發現國發基金投資14年,報酬率不到4%,但在出脫後卻有人默默接手這些後來大漲的股票。
一直以來,生技業都被視為本夢比過高的產業,充滿了未來性,也充滿了不確定性,但林榮錦經營的各家公司,始終都有很好的形象;媒體報導總奉他為「生技界艾科卡」、「台灣東洋王牌救援」,隨便google一下,都是「授權金上看240億」、「本週股價大漲35%」、「整體授權額度上看6億美金(約新台幣180億元)」等振奮人心的好消息;即便他和自己一手打拼起來的前公司台灣東洋打官司,一審重判10年、二審逆轉無罪,都無損他深入人心的生技教父形象。
就在上週(10日)晟德新藥解盲之後,自由時報一篇報導指出,「有市場人士認為解盲前2天爆詭異天量」,「是否新藥解盲達標訊息外洩,造成知情者提早上車」,文中並舉另一家新藥解盲達標的生技公司合一為例,解盲前的兩個交易日都是跌停板,解盲當天申請暫停交易,「顯見公司謹慎避嫌,不願被外界質疑」。該報導在最後一段說,市場人士比較合一和晟德新藥解盲過程與股價走勢,「確實有些疑點耐人尋味」、「前兩天是誰提早買進晟德,這有待檢調單位來解盲了」。
這一篇暗指「晟德沒在避嫌、所以被外界質疑」、同時認為檢調應介入調查的報導,隨即遭晟德用重訊澄清,還說「將對特定媒體保留法律追訴權」。
晟德用重訊捍衛自家公司清白,強調「絕無不法」,本來就是天經地義;警告媒體不要亂寫、否則就保留法律追訴權,這也是上市公司面對質疑的基本款;但正因為這一篇報導,引起財經專家注意,就有人特地去看了晟德集團旗下各公司的表現,發現生技教父一年喊得比一年大聲,但是幾年下來,如果股價就是經營者的成績單,那林榮錦交出來的成績單,數字可未必是他當初說的那樣好看。
這一位擔心也被晟德「保留法律追訴權」而不願具名的財經人士,分析林榮錦經營的永昕公司財報,作出以下評論:
「由於晟德集團的永昕公司近來在資本市場表現也頗為『搶眼』,林榮錦在2008年將晟德集團定位為生技工業銀行,外界可能會認為晟德轉投資的公司都是報酬豐碩,然而實際看了資料卻發現,身為曾是永昕大股東的政府國發基金,14年長期投資換來卻只有3.55%的年化報酬率,還有股權比例的大幅降低!
從公開資訊中發現,國發基金在2005年5月投資永昕6000萬元,取得4444張股票,持股約13.47%,成為永昕大股東。2013年,永昕風光上櫃,股價最高來到81.2元,國發基金認為永昕發展仍然不穩定,於是選擇繼續支持。到了去年6月,幾乎是永昕長線大底的相對低檔位置,國發基金全數處分持有的股票。
由於國發基金早在永昕創立之初的第二輪募資就參與投資,一路支持永昕14年,算一算投資報酬率卻低的驚人,不僅過去14 年未曾替股東配股、配息,年化報酬率更僅有3.55%,若再扣除通膨率及資金成本,對國發基金來說幾乎可說空手而回!」
巧的是,在國發基金去年6月出脫後的一年,它竟然連續10%、10%、10%的跳空漲停,看在這位投資專家的眼裡,豈不讓國發基金暗地垂泣、心裡難過嗎?「生技教父」怎麼替這位長期股東創造這種投資績效呢?林榮錦從「生技艾科卡」到「生技巴菲特」,該被檢視的應該是真正能替股東創造多少實際獲利,才能將本夢比真正轉換為本益比。
這位財經人士表示,外界讚譽林榮錦是「王牌救援生技教父」,其實,真正該感謝的是國發基金。包含台積電公司在內,很多台灣企業與產業,發展初期就是靠著國發基金幫助,才得以成長茁壯,成為台灣之光。
無獨有偶的是,這位財經專家最後的結論,和自由時報的報導「英雄所見略同」,〈或是同樣「以凡人之心、度教父之肚」〉,他說,「更甚者,國發基金出脫4,444張永昕股票的當下,在那段股市每日平均成交量只有200張左右的期間,卻也沒有出現永昕股價崩跌,讓我們也不免好奇,到底是誰洞燭機先而『適時』接了國發基金出脫的股票呢?恐怕也只有當時買的人才心知肚明吧!」等於是呼應了自由時報引用的市場人士的分析與質疑,也成為歌頌林榮錦猶如生技業經營之神的一片喜鵲聲中,難得出現的烏鴉叫。
國發基金長期投資永昕 實際收益與該公司大事記
2005/05/12 國發基金投資6,000萬元,取得4,444張股票,持股13.47%。
2013/12/25 永昕上櫃,股價最高到81.2元。
2019/06/13 國發基金轉讓4,444張股票,持股降為3.47%,平均處分股價約22元,總價款約9,777 萬元。
2019/12/27 董事會通過10.06億增設產線計畫。
2020/04/10 永昕再次通過私募增資50,000張。
2020/06/22 晟德董事會通過參與永昕私募4億元。
《更多匯流新聞網報導》
【匯流筆陣】
CNEWS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mail protected],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份簡介。
CNEWS匯流新聞網:https://cnews.com.tw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