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子佼 徐巧芯 地震

如何和青春期孩子談死亡和悲傷?

慈善新聞網/ 2020.07.04 00:04

問:如何和青春期孩子談死亡和悲傷?答:死亡是自然法則,它隨時可能發生;對死亡的不理解,常造成孩子的恐慌與沮喪,年紀愈小,恐慌沮喪的程度愈高;與其避而不談,不如坦然、真誠地和孩子聊聊,幫助他們理解死亡這件事,這才是真正的生死教育。

  生死教育是近年來生命教育推動中的重要課題,但該如何與青春期的孩子談論死亡和悲傷呢?

  1 以孩子能接受的方式溝通:年齡愈小,對於死亡的認知與悲傷的表達愈不清楚,這時候可透過相關的繪本幫助孩子釐清一切。青春期的孩子,對死亡的概念與成人近乎相同,可藉由影片跟孩子一起討論。在過程中允許孩子提出任何疑問,家長要誠懇回答,千萬不可隱藏、避諱,更要鼓勵孩子勇敢說出內心的感受、悲傷和恐懼。

  2 家長要適時表達自己的悲傷:家母是卵巢癌往生,住院治療期間都由我照顧,所以孩子常跟著我到醫院看阿嬤,也會看到我對老人家病痛的不捨;家母安然離世後,我陷溺悲傷中,常莫名掉淚,換成孩子鼓勵我:「去走走、去看場電影、去做您想做的事吧!要不然阿嬤會擔心......」我知道生死教育已在孩子的心中默默地生根、發芽、成長了。

  3 預立遺囑,並與孩子一起討論內容:目前每個家庭都少子化,家中長輩往生時,可能面臨不知和誰商量的問題;所以幾年前我們就預立好遺囑,告訴孩子,藥石罔效時不急救、死亡時找誰幫忙、死亡後如何處理遺體,因此孩子們都能了解我和先生的心聲;這樣,相信在我們死亡時,應能減輕孩子的恐懼與慌張。

  4 鼓勵孩子到醫院當志工:最好的志工是照顧自己的家人。幾年前公公大腸癌開刀,孩子正好放暑假,我鼓勵他到醫院和爸爸輪流照顧阿公,過程中他學會安撫阿公的情緒;也學會幫阿公擦澡;更學會如何和老人家聊天。去年我開刀,他主動請侍親假,幫我提行李、送我到開刀房、擁抱安慰我不要怕。他已學會關懷,這就是生命教育!我們渴望有更多醫院願意提供青少年服務的機會,讓青少年藉此建構自己的生命價值觀,學會珍惜、善用生命。

  5 提供青少年悼念往生者生前點滴的管道:公公往生後,我們為他辦了一場簡單的追思會。我們和孩子一起挑阿公的相片,一起為阿公做回顧影片,也讓孩子寫祭文,讓他在親朋好友面前說出他對阿公的思念與感恩;整個悼念的過程充滿了祝福與感恩。最好的生死教育就是提供一個溫馨的情緒宣洩管道,讓青少年盡情釋放思念與哀傷,讓他們在身心靈上都能得到適當的紓解。

  上人說:「父母的希望在孩子,孩子的希望在教育,社會的希望也在教育。」所以教育非常重要;家長是園丁,孩子是種子,我們要用心照顧、澆灌種子,他才會發芽、成長、茁壯;孩子是家庭社會的根本,與孩子談論死亡,就是啟發孩子的生命智慧,這才是根本中的根本,我們一定要在樹的根源努力、用心灌溉,讓他們成為身心靈皆健康的生命個體!

(撰文:李秋月(高雄慈濟教師聯誼會志工),插畫:鍾庭嘉)

【本文由慈濟月刊授權刊登】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