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燈會 走春 賞櫻

謝嘉亨陶藝創作「點土成金」 述說臺灣半線鐵道情懷

台灣好新聞/記者鄧富珍/彰化報導 2020.07.02 15:51

記者鄧富珍/彰化報導

新聞圖片

國立彰化生活美學館自即日起展出謝嘉亨陶藝創作「點土成金-臺灣半線鐵道情」,以彰化半線為題,用精湛的陶藝技法、光彩奪目的閃光釉,考察史料創作陶藝蒸汽火車,展出二十六部,集二十年心血精華傾力展出,展期至8月9日截止,歡迎。


「閃光釉」是十三世紀時,阿拉伯皇室陶瓷採用的特殊用法,特色是在不同角度的光源照射下,折射出釉體斑紋,宛如蝶翼,釉彩像魔法般「點土成金」,同時也是謝嘉亨的陶藝特色,瑰麗色澤在不同角度光源下變幻,他的陶瓷蒸汽火車作品鮮活閃亮,展現時尚感和現代感的耀眼新貌,是工藝與史料的創新結合,兼具現代美學與精密工藝。


新聞圖片

點土成金-臺灣半線鐵道情 ,謝嘉亨陶藝創作展。左為謝嘉亨老師,右為彰化生活美學館館長尹彙武。圖/記者鄧富珍攝


謝嘉亨說,每部火車的創作,要用三個月到半年甚至更久的時間完成。創作中要將鈾色表現的淋漓盡致,首先要掌握穩定釉藥配方,其次要明白釉藥布施於表面的程序與方式所產生不同的效果,第三,要會控制窯爐內的氣氛,並掌握釉藥在高溫過程中的反應。經過多年的實驗,氧化銅、氧化銀與氧化鉍三元素,成為他的秘密武器,後來更將這三種金屬元素同時呈現,讓他的作品邁向更高境界。


若說「陶」是陶藝家謝嘉亨的生命本色,那麼西班牙、閃光鈾和蒸汽火車便是他的三大創作靈魂。在他的一系列作品中,更以台灣為題,透過「土」與「金」擦出火花,將過去被忽略的本土文化意象呈現於世人面前。為了更貼近真實,謝嘉亨不但深入瞭解台灣發展史,實事求是的他,想要更精確呈現日治時期火車頭駕駛座原有設備,更多次專程遠赴日本鐵道博物館參觀,持續研究、製作精益求精。


新聞圖片

點土成金-臺灣半線鐵道情 ,謝嘉亨陶藝創作展。圖/記者鄧富珍攝


謝嘉亨的藝術啟蒙於臺灣,就讀復興美工,後來赴西班牙學習陶藝,就讀馬德里陶瓷學院和馬德里大學化學學院陶瓷化工系碩士,就學期間嶄露頭角,獲得西班牙國家陶瓷比賽第二名等殊榮。西班牙的藝術氣息、工藝美學,深入謝嘉亨的創作底蘊。回台後,陶藝創作多次榮獲國家工藝獎等獎項,技藝超凡獲得肯定。


身為鐵道迷,謝嘉亨考據國內外史料,甚至僅僅憑藉一張老照片,從零件開始,輪子、煞車連桿、發電機、避震器、鍋爐、駕駛室等機構結構的零件製作,用泥漿組裝、接合,放在窯爐裡慢慢等到完全乾燥,才能開始素燒、釉燒,最後多次燒上顏色至完成,萬一中間有失敗還得再重來。他從零件到完整車廂,將已消失的蒸汽火車完整重塑,從史料出發,用陶藝重新詮釋。


新聞圖片

點土成金-臺灣半線鐵道情 ,謝嘉亨陶藝創作展。圖/記者鄧富珍攝


為了這次在國立彰化生活美學館的展覽,謝嘉亨特別以「半線」(彰化舊稱)為名,呈現展覽的時代感。佈展特別也以彰化鐵道文化古蹟「扇形車庫」發想,將作品以放射狀排列,讓展場成為另一個蒸汽老火車停放的扇形車庫。不同的是,展場裡的蒸汽火車,是古蹟扇形車庫裡所沒有的車種,是史料還原的創作。


鐵路帶動現代文明與工業化的拓展,鐵道史就是具體而微的開發史。從清代、日治以來,鐵路開發打通臺灣的血路經脈,貨暢其流,加速產業的發展。本次展覽,謝嘉亨用奇幻的閃光釉和老火車,展現他對於臺灣土地的感情,也帶領我們看見老臺灣,以及本土題材再創新的典範,歡迎各界親臨感受陶藝創作之美。


新聞圖片

謝嘉亨陶藝創作展作品300型-EK900蒸汽火車,有五個動輪,是台灣蒸汽火車中,動輪最多的一款。圖/記者鄧富珍攝

熱門關鍵字:

彰化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