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西班牙第一大報「國家報」刊登知名歷史學者Ian Buruma以「不自由的中國帝國」為題的評論

中央社/ 2020.06.16 09:20

(中央社訊息服務20200616 09:20:14) 西國第一大報「國家報」(El País)6月14日刊登知名歷史學者Ian Buruma以「不自由的中國帝國」為題評論略以,香港自西元前214年納入秦朝版圖後,一直係中國皇帝所屬,西元1842年大英帝國將香港自滿清手中奪走,嗣於西元1997年,香港成為中國共產黨統治的非正式中國帝國一個特別行政區。

臺灣同時擁有長遠帝國歷史,曾在不同時期成為中國皇帝所有,17世紀成為荷蘭與西班牙領土,1895年至1945年成為日本領土,自1945年成為宣稱中國正當統治者的中國國民黨流亡政府所有。1987年起,臺灣已係獨立的民主共和國,儘管中國政府仍宣稱擁有主權。

帝國制度儘管聲名狼藉,惟並非所有政治架構均不好,有時或許較民族國家更加自由,如同香港民眾在英國殖民統治下,享有比北京掌控下更多的公民自由。從帝國分裂出來的民族國家,有時更為專制,尤其當該國家以血統,而非保障全民平等權利法律為基礎時。為抵抗蒙古人及滿人等外族王朝而起的中國民族主義,始終屬於民族沙文主義,雖然1911年的革命推翻滿清政權後,開始承認少數民族的公民權,然中國的認同多屬漢人所有。

民族國家同時亦為自由民主根基,以民主正常運作的臺灣,以及期望成為民主國家的香港為例,兩地民族主義發展均係為擺脫不自由帝國政府統治。民族主義在臺灣及香港均有複雜歷史,昔日多數香港民眾為逃離中國壓迫政權的難民,英國殖民政府提供他們言論自由、相對公平且獨立法律制度、以及追求經濟繁榮的可能,惟不包括民族認同。幾乎所有香港人認同自己係中國人,儘管反對中共政權,渠等在國際賽事仍為中國選手喝采,每年6月4日追悼天安門屠殺的受難者。1997年香港回歸中國後,情況有所轉變,面對共產黨削減公民自由的壓力,香港年輕人開始發展香港認同,他們將爭取公民自由及擴大民主權利作為塑造香港民族主義的方式,許多民運人士表示不願做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要為香港奮戰。

臺灣人在歷經日本天皇半世紀統治後,1945年被迫成為中國國民黨,以對抗大陸上的共產黨。學校不教授臺灣歷史,而係中國歷史,蔣介石的國民黨專制政權夢想反攻大陸,其追隨者與共產黨敵人僅有一個共通點:臺灣為中國一省。臺灣的反對者不僅盼望政治自由,並自認為臺灣人。1970及1980年代的臺灣反對人士的政治文學強調浪漫主義式與血緣及土地的關聯。民族主義在國民黨壓制下擴展開來,到今日成為全民認同,現今多數中國國民黨選民,自認為臺灣人居多,而自認係中國人且期盼返回祖國的人口極為少數,多數為老年人。

然而臺灣畢竟係獨立國家,而香港不是,香港想表現得如同一個獨立國家,中國並不準備接受。一名中國軍方重要將領曾於上(5)月威脅稱,倘若臺灣正式宣布獨立,中國將對臺動武;中國甫通過將強制在香港施行的「國家安全法」,遏止香港言論自由。此類威脅及法律規範壓迫臺灣的民主及阻礙香港取得民主,唯一能使兩地民主發展繁榮的條件在於獨立,惟這將帶來更多暴力及壓迫,現在僅能期盼中國發展為自由帝國,以現在狀況看來,此將係唯一選擇等語。

此為荷蘭籍知名兩岸關係歷史學者B氏為西國最大報「國家報」撰擬的評論,顯見西國主流輿論界在「港版國安法」通過後,對於兩岸三地局勢演變的密切關注及精闢分析。

訊息來源:外交部外館消息

本文含多媒體檔 (Multimedia files included):

http://www.cna.com.tw/postwrite/Detail/274153.aspx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