匯流新聞網記者李盛雯/台北報導
「大中華區最大新藥授權!晟德轉投資加科思結盟艾伯維」、「轉投資加科思,晟德大進補,利潤翻20倍」,生技教父林榮錦又上了財經媒體頭版頭。這次的大新聞,再次為他神級的形象加分,時間點就在他和前東家也是他「神救援」的台灣東洋二審官司大逆轉之後。
從一審判十年到二審變無罪,林榮錦說他「終究盼到天晴」,而且就是這麼巧,此時天降大利多,轉投資授權題材加持,簡直是雙喜臨門;但正因為這次的大逆轉經過媒體大幅報導,引起不少人注意,就有財經專家研究了生技教父這五年來經營的企業的財務報表,有了不一樣的發現及觀點。
「我們投資的時候常講『好就會大』。如果一個東西是好的,那終究會反映在業績上面;但是從晟德過去五年業績表現來看,他說它很好,但是它並沒有明顯變大」。一名資深股票分析師仔細看了林榮錦操盤和經營的企業財報之後,做出這個結論。
攤開晟德集團董事長林榮錦相關企業五年財務報表,一名投資公司財務主管做出以下分析。
依據晟德官網,晟德「於2008年再定位為生技工業銀行,致力於集結亞太區資源與經驗,輔佐深具潛力的生技及大健康公司躍上國際舞台」;因轉投資公司眾多且複雜,且晟德持股多僅持有三成,如持有澳優股權最多時僅三成多但又併入合併報表,其合併營收及合併營業利益會有誤導(100%併入),且合併主題之變動影響報表表達甚鉅,故以個體的財務報表分析較能一窺全貌。
從這位投資長的眼中,晟德過度專注業外的轉投資,導致本業及國內其它關聯企業表現乏善可陳。首當其衝的是,晟德近五年個體財務報表中營業收入及營業利益表現並不特別突出。
「晟德近五年個體財務報表之營業收入及營業利益,營業收入由2015年之6.05億元成長至2019年之7.56億元,年複合成長率(CAGR)僅為5.75%,營業利益則由2015年之0.51億元減少至2019年之0.48億元,不增反降」。
觀察晟德近五年合併財務報表之營業收入及營業利益,可發現2019年因澳優乳業已未編入合併報表,其營業收入由216.48億元降至143.77億元,營業利益則由12.88億元降至 -0.89億元,變化不可謂不巨。
再看晟德關聯企業近五年的營運,這位專業財務長的評價是「表現平平」。依據晟德官網,晟德轉投資公司中之success stories為澳優乳業、益安生醫、順天醫藥、東曜藥業及北京加科思,另國內轉投資公司中大家耳熟能詳者尚有永昕,該等公司近五年之營運除澳優乳業外,其餘均不甚理想。(永昕去年與今年還不錯)
進一步分析,晟德轉投資中,對盈餘有貢獻者主要是澳優,也因為如此致其報表不論是個體或合併,除了波動大之外,一般投資人並不容易理解。「併入合併報表公司變化大,影響投資人瞭解;影響晟德損益較顯著的轉投資公司主要有澳優乳業、東曜及O’long,檢視這三家公司近五年併入合併報表情形,變化頗大,增加投資人閱讀的困難性」。
此外,營業外收支中的權益法投資收入認列及處分轉投資影響損益甚大,且多為一次性收益,也是觀察的指標。
如果以上的描述太過艱深,那可以聽聽財經專家的白話文。看過晟德相關企業五年財報之後,一名資深市場分析師這樣說。
論投資,「好就會大」,如果一個東西好,終究會反映在業績上,但是從晟德過去五年來看,他說它很好,但是它並沒有變大。首先營收成長很緩慢,更糟糕的是本業獲利不增反減;其次,扣除澳優乳業貢獻,整個集團本業表現並不突出。
「澳優乳業他當年取得的原因是因為涉及作假帳,港交所要求前面的負責人必須更換,在這個情況下,林榮錦才取得澳優」,然而值得觀察的是,包括乳業在內,林榮錦其他的企業的策略經常改變,順藥今年前三個月的營收都非常淒慘,長效止痛劑針劑真有這麼好嗎?
另一個重點是,「觀察他這幾年的發言,會發現他雖然經過整併,但是跟他當年對投資人所說的東西,常讓人想到底有沒有這麼好?」、「如果他真的是一個優秀的經營者,各事業幹部應該不會經常異動,營收也應該要有很明顯超過同業的平均成長;就像是台積電的成長,每次都優於其他半導體,他才可以被稱為是半導體的張忠謀;可是你看他的複合成長率只有5%,這是很低的」。
最嚴重的是,本業獲利不增反減。「從他所交出的成績單,沒有辦法支撐他的神聖形象;所以,好就會大這句話,似乎很難體現」。分析師同時點出另一個值得注意的問題,「至於他投資的這些公司,很多公司在掛牌的當時都講得很好聽,你可以看到他掛牌之後都是高點,但在低點的時候又會出現很多私募,私募名單常見一些老面孔」。
「他說了一口好股票,但是成績單卻常讓人閉上眼睛」,分析師說,從這五年的報表看起來,「他的目標很會講,但是如果去檢視他三年前發展策略,你就會發現修改的痕跡」。
「如果沒有人去緊盯著他,他就會一直不停地畫餅畫夢;然而數字是最真實的,從數字可以很清楚看到他的本業營收成長緩慢,而且本業的獲利是不漲反跌的,很難和他自己所說的是一個傑出的企業經營者的形象相符」。
如果在財經專家眼中,五年財報反映出的事實是這樣,那為何長期以來,林榮錦在媒體上的評價卻如此高尚,一般市井小民都對他生技教父的封號朗朗上口,神救援形象深入人心?這名本身就是名嘴的分析師直言,「這是一個老問題,到底看新聞做股票,可不可以賺到錢?」
「更根本的問題是,一個企業到底值不值得投資,要看經營這個企業的人到底對不對。如果今天一個企業的負責人是對的人,那理論上,長期的努力會反映在他的業績和股價上;新聞的重要性在於,它可以讓投資人透過新聞的報導,去檢視一個人他過去所講的話到底是真的還是假的,這個東西必須通過時間來檢視」。
分析師的結論是,五年的時間對一個企業或企業家來說,應該是可以交出成績單的,但是從默默說話的數字看起來,即使媒體形象良好,林榮錦交出的成績單,似乎並沒有真的通過時間的考驗。
【匯流筆陣】
CNEWS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mail protected],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份簡介。
CNEWS匯流新聞網:https://cnews.com.tw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