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菸草可以吃嗎 陳傑憲 棒球

【吳蕙名專欄】避開親子爭吵地雷 實戰對策

匯流新聞網/吳 蕙名 2020.06.02 11:54

吳蕙名/親子互動專家 家庭教育講師

人有時候真的很固執,我為了降低誤解孩子的機率,用過由「我」到「找」的策略,還有另一個有效的方法,就是當我腦中冒出「他又…」時,會理智提醒自己要將思考邏輯轉換成「他有沒有可能是…」。

因為,不管你對孩子做任何回應,其動力皆來自你此刻的心態,而心態又源於你對他現在行為的感受或心情,感受是依你對孩子行為之詮釋而定,換言之,你現在對孩子不良行為所用的態度,取決於你的想法認定。為了要拉近親子關係,建議都先將孩子此刻的舉止,解釋為他不是故意的,他「有沒有可能是」有其他原因才這樣做。在這樣的良善基礎下,你才比較耐得下心去理解孩子的狀況,而不會陷入因太煩而動怒的惡性循環中。


▲詮釋孩子行為的正向思考模式

舉例來說,前陣子薇薇家附近發生擄童案,所以媽媽要求他下課後須立刻回家,不能和同學出去玩。有一天,薇薇竟然晚歸,也沒打電話報備,他回家後,心急如焚的媽媽劈頭就罵為何不聽話,如果遇到壞人該怎麼辦,就這樣連珠炮似地斥責了近十分鐘。

罵完後,媽媽想整理玄關,於是沒好氣地一把抓起薇薇的袋子,因沒拿穩而把袋子掉在地上,由袋中滾出一個小盒子及一張卡片,卡片上寫著生日快樂。瞬間,媽媽的怒氣消失無蹤。原來薇薇遲歸,是為了買生日禮物給自己。

看著卡片,再看紅著眼眶又撇嘴的孩子,媽媽既感動又慚愧地擁抱女兒,好後悔剛才的舉止。

對於孩子的晚歸,剛開始媽媽的詮釋是他又跑去玩了,所以生氣;後來媽媽明白了孩子的用心後,態度就變得柔和起來。由此可見,家長對孩子行為的認定,會左右自己對待小孩的態度。(圖二)


▲信任孩子與直覺式思考行為的比較

另外,有研究報告顯示,80%的人天生悲觀,所以,遇到事情時的想法也是趨於負面。因此,如果想要維持在善意的溝通基礎下,需用力地在生活中練習,才能成功轉換。

要如何將「他又…」轉換成「他有沒有可能是…」? 建議你可參考下列步驟:

  1. 寫下1-2個聽到這消息時的第一個念頭,譬如原本的想法是:很生氣,他又跑出去玩。
  2. 再想,他這樣做,一定有個重要的理由。
  3. 退後一步想,寫下3個其他的可能性。如:有沒有可能是班上有新事物要處理?有沒有可能是…

「有沒有可能是…」轉換法,除了可以避免誤解孩子外,更重要的是能安頓家長焦急的心。當心安定了,自然可較平緩地和孩子說話,這樣,就不會激起他反抗對立的心,一舉兩得,建議你試試看。

新聞照來源:Unsplash

《更多匯流新聞網報導》

【吳蕙名專欄】尊重的教養法 實戰對策:建議不執意

【吳蕙名專欄】不吼不叫的教養 實戰對策:把他當成隔壁家小孩

【匯流筆陣】
CNEWS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mail protected],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份簡介。

CNEWS匯流新聞網:https://cnews.com.tw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