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仁勳 00919 博愛座

午後濕悶中暑的人更多!分清陽暑、陰暑消暑更有效

Heho健康網/王芊淩 2020.06.01 12:00

新聞圖片

近期天氣進入典型夏季氣候,除了高溫外,午後更顯悶熱,感覺快下雨卻下不了。這樣濕悶的天氣,北市聯合醫院陳美如中醫師也坦言:「特別容易中暑,因為天氣太悶熱濕度比較高,汗不容易流出來。」但其中醫觀點中,中暑也還分兩種,所謂的陰暑和陽暑。

加上近期天氣開始變化,中暑就診人數也成長3-4成,但到醫院就診時醫師可能跟你說,你中了「陽暑」。在中醫管觀點將中暑分為陽暑、陰暑兩種,目前天氣還沒到長夏非開冷氣不可,大多患者屬於陽暑,但到了七八月大家狂吹冷氣,屆時陰暑的患者也會急劇增加。

陳美如也進一步解釋,對於這兩種中暑的患者症狀、治療方式也有所不同。

解陽暑:益氣生津、清心開竅

陽暑:即是一般人熟知的中暑,通常發生在長期間照射太陽,暑熱內侵造成。會感覺身體發熱、頭暈、頭痛、四肢倦怠、口渴等症狀,嚴重會出現呼吸急促、意識不清等「熱衰竭」狀況。

治療:就像一把火在那邊,需要把它澆熄。治療原則解暑益氣生津、清心開竅為主。

解陰暑:祛暑解表、化濕和中

陰暑:常因為夏日長時間吹冷氣,或是吃太多冰品,造成皮膚表面毛細孔、微血管急速收縮。讓人體內有熱氣卻流不出汗,整個人就像在蒸籠內一樣持續悶燒。身微微地發熱但無汗、身體非常疲倦、頭痛、噁心等類似感冒症狀。常出現在頻繁進出冷氣房與室外的上班族,或是運動完直接喝下冰涼水的人身上。

治療:必須先把他的暑氣發出來,否則如同同壓力鍋,壓力在裡面出不來。更不容易出汗、一直悶著有點像內傷,治療原則祛暑解表、化濕和中。

暑氣遇濕更易悶住

加上現在不僅熱又很潮濕,暑氣遇上人體的濕氣,會讓暑氣更易困在體內,陳美如醫師建議:「運動可以多留點汗,多吃一點利濕的東西像綠豆湯、西瓜,吃了之後會一直尿尿也是排濕氣。」至於有些人愛自己刮痧、這樣的方式並非每個人都適合,醫師說:「如果是有吃抗凝血劑的患者,或是平常瘀青的人,屬於血管健康度不好的人,就不建議刮痧。」

【陳美如中醫師小檔案】

  • 現職: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中醫科兼任醫師
  • 專長:內科、失眠、憂鬱、肝膽腸胃疾患、皮膚調理、腫瘤中西醫整合治療

文、圖/王芊淩

>> 加入 Heho健康 LINE@ 好友,健康知識不錯過!

延伸閱讀

5月就出現「熱中暑」個案!醫師:天氣剛變熱更容易中暑

白天熱到快中暑、吹冷氣又覺得冷 竟然是糖尿病上身

室外流汗、室內吹冷氣吹到中暑 醫師:補充水分應該是這個溫度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