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僅有 16 歲小女生至皮膚科求治,在 5、6 月的炎熱氣候下,但卻看見她全身包緊緊,甚至口罩也遮住了臉部,醫師要進行檢查時還出現抗拒現象。原來是因為她全身的皮膚佈滿了乾燥、脫屑、紅疹等情形,嚴重影響她的生活及交友。
異位性皮膚炎病例逐年上升
過去幾十年間,台灣異位性皮膚炎患病率逐漸上升,更成為了皮膚科門診求治的第一名。尤其中度至重度異位性皮膚炎病人成天飽受發癢、脫屑、流組織液、皮膚角質化之苦,嚴重影響生活品質且終其一生都需要與疾病對抗,有些病人甚至需要長期接受治療,病灶卻不見緩減還反覆發作。
異位性皮膚炎是種慢性又具有反覆發作特質的皮膚疾病,好發於嬰幼童,約有 80% 的病患是在 5 歲前發病。最主要的病徵就是會出現極度的搔癢,癢到晚上無法入睡,抓到血流滿地是常有的情形,對於各方面影響都非常大。
致病機轉及原因複雜,但近年來醫學界認為,除了是免疫功能失調、環境誘發等因素,產生絲聚蛋白(filaggrin)的突變,導致角質層功能缺損,讓皮膚的保濕能力在出生時就下降,進而導致嬰兒皮膚乾燥與皮膚炎。另外家族性遺傳過敏史,如濕疹、氣喘或過敏性鼻炎等也都是致病的危險因子。
異位性皮膚炎該如何治療?
台灣皮膚科醫學會邀集全國皮膚科專家,針對異位性皮膚炎的診斷及治療,參考了歐美國家醫學會相關治療指引,提供科學化系統性的統整,訂定符合台灣的治療建議,制定了最新版「2020異位性皮膚炎治療共識」,依嚴重程度分別施以下治療方針:
1. 初期
此期的患者建議以保濕劑為主,好維持皮膚的保水度,針對局部病灶可塗抹類固醇藥膏,如還有癢感則會加上口服抗組織胺來改善。而美國過敏醫學會則建議大家,需使用非肥皂類又不含十二烷基硫酸鈉(Sodium Lauryl Sulfate)表面活性劑的產品,如Dove® Sensitive Skin Unscented Beauty Bar、Aquaphor® Gentle Wash、AVEENO® Advanced Care Wash、Basis® Sensitive Skin Bar、CeraVe™ Hydrating Cleanser、Cetaphil® Gentle Cleansing Bar。
2. 中度至重度期
此時會建議加上局部免疫抑制藥膏、紫外線照光療法、短暫口服類固醇等治療方式來達到症狀緩解的作用。
3. 視患者個別嚴重度
每個人對於藥物的反應不同,所以如果中重度的患者使用上述治療效果不佳時,醫師會開立口服免疫抑制劑合併使用,但可能會對肝腎造成較大負擔,所以病人需定期追蹤肝腎功能和血球數量。
4. 口服藥物療效不佳時
可評估使用生物製劑療法,透過精準鎖定異常的發炎重要因子進行阻斷,進而達到改善病灶,並同時降低藥物副作用的產生。近日健保署也通過 12 歲至 17 歲中重度異位性皮膚炎的青少年患者的生物製劑健保給付,更多的病患提供了新的治療選擇。
隨著醫藥科技的發展,治療的方式日漸成熟,無論處於哪一期,都需要與自己的主治醫師討論,選用合適的治療方式,並與醫師積極的配合,才能夠讓自己遠離異位性皮膚炎的威脅。
參考來源:
台灣皮膚科醫學會 – 異位性皮膚炎衛教手冊
AAAAI- SKIN CARE TIPS FOR INDIVIDUALS WITH ATOPIC DERMATITIS (ECZEMA)
文 / 彭幸茹 圖 / 巫俊郡
>> 加入 Heho健康 LINE@ 好友,健康知識不錯過!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