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樹科大邀名師授茶道體驗教學、談書畫藝術看全人教育

中央社/ 2020.05.21 16:50

樹科大邀名師授茶道體驗教學、談書畫藝術看全人教育

(中央社訊息服務20200521 16:49:27)樹德科大通識教育學院中文組特聘教授黃文樹率劉幼嫻、顏妙容、曾議漢三位老師今日策劃辦理二場「人文素養的涵泳與實踐工作坊」,分別邀請國立臺南藝術大學陳維峰與蔡珮臻二位老師聯合主講「茶道體驗——體驗式教學設計」,以及「全球中華文化藝術薪傳獎(書法類)」得主李蕭錕教授主講「從書畫藝術看全人教育——『枯木逢春』的教育觀念」。來自高屏地區各大學院校與校內教師約30餘人共襄盛舉。

本次工作坊分為二場,上午場由陳維峰與蔡珮臻二人主講「茶道體驗——體驗式教學設計」。陳維峰是南部知名的茶席香席活動設計師、茶文化研究者兼藏茶家,是一位佛學與美學研究者。

陳維峰表示,茶道是一項綜合藝術,它既是一種休閒消遣的方式,更是「清心」和「節欲」的禪道修行法門之一。他以精采簡報說明近年來主持的「梅園茶會」、「上茶會」、「藏日茶會」、「神樂香會」等雅事;同時亦簡述中國唐宋茶道、日本茶道及臺灣近現代茶道發展,再從唐代茶仙盧〈七碗茶歌〉切入,其文云:「一碗喉吻潤,兩碗破孤悶,三碗搜枯腸,唯有文字五千卷,四碗發輕汗,平生不平事盡向毛孔散,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靈,七碗吃不得也,唯覺兩腋習習清風生。」解說品茶的藝術。

陳維峰接著展開「以茶為師,以茶為友」,透過與出席者共同聞香品茗,先後品嚐雲南古樹普洱茶、1980年臺灣包種茶(有花香、果香)、廣西梧州六堡茶(散發人蔘味)、遠香茶(有奶香味)等,讓所有參加的教師們莫不享受於優雅的茶道藝術氛圍中。

下午場薪傳獎得主李蕭錕主講「從書畫藝術看全人教育——『枯木逢春』的教育觀念」。李蕭錕舉例自己三十餘年來的書法與禪畫創作,諸如彩色書法心經、非書之書、小沙彌禪畫、非文字抽象書寫、創意金石、石刻美女畫、現代水墨畫等,勾勒出其量豐質佳、多樣多態、突破傳統的創作,一新大家耳目。

李蕭錕在綜合座談中,由通識學院院長曾宗德與涂昌裕二位老師出席與談,針對「教學藝術與藝術教學」、「藝術與人文的對話」、「古典與現代的融會」、「啟發與領悟——過來人的學習歷程分享」等議題,充分交換見解,激盪出豐碩的人文與藝術教育的火花。

「枯木逢春」的藝術創作,緣起於2014年間,李蕭錕在六龜諦願寺因受該寺監院玄慧法師「朽木若能逢春,定是一片奇觀異境」這番話的啟發,在該寺建築廢棄的檜木頭尾木料上面,創作出百件檜木畫。任何一種朽木,在李蕭錕心目中盡是山水的化身,其運用朽木上的木紋肌理,獨具慧眼,洞識新機,一個木眼可以千變萬化,搭配山水、人物、虛空、景色;一條裂縫可以創造成行雲流水、阡陌縱橫、山巒疊翠。

李蕭錕神來之筆,讓人驚嘆——如此美妙的境界,一動一靜皆妙法,一境一物皆禪機。他說:「天生萬物,必有所用,大才大用,小才小用。在如來性海中,眾生本無差別,經過教育學習,人人皆可成才。」他強調,學生背景不同,興趣、潛能、性向各有差異,故教育最重要的原則是因材施教,運用多元方法以培養人才。李蕭錕的觀點,在工作坊引起許多老師的共鳴。

訊息來源:樹德科技大學

本文含多媒體檔 (Multimedia files included):

http://www.cna.com.tw/postwrite/Detail/272807.aspx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