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防疫罩+插管光視棒 臨床醫療防護有保障

慈善新聞網/ 2020.05.13 00:02

  醫療工作攸關生命的特性,讓醫療人員在面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影響的時候,需要更適當的防護方式來進行臨床醫療工作,因此花蓮慈院麻醉部團隊,研發出利用防疫罩加上插管光視棒的方式,應用在防疫期間建立「氣管內管呼吸系統」,獲得俄羅斯(Russian Journal gf Anaesthesiology and Reanimatology = Anesteziologiya i reanimatology)及美國(ANESTHESIA & ANALGESIA)等國際麻醉醫學期刊刊登肯定,而花蓮慈院麻醉部副主任陸翔寧,也積極將這項創新的模式,向各個正受到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影響國家的醫療人員分享。

銅板價就能做出來的防疫罩,是雙層設置,有獨立的呼吸器位置(黑圈)跟獨立的插管位置(紅圈)

  「這是活命的機會。」陸翔寧副主任表示,包含新冠狀病毒肺炎重症與許多疾病在內的病人,插管後接受治療是他們活命的機會,而完善的防疫保護措施,則是是保障醫療人員能照顧更多病人的前提,所以,花蓮慈院麻醉部包含恢復室主任陸翔寧、術後急性疼痛科主任楊曜臨與黃景旋醫師在內的團隊,積極研發出利用防疫罩加上光視棒的插管模式。

楊曜臨醫師(白袍者)與黃景旋醫師示範傳統插管方式,病人與醫師的臉的距離非常接近。

  放疫罩加上光視棒的插管模式,除了已經在俄羅斯、美國等國家的國際麻醉醫學期刊發表,也獲得海外麻醉醫師的肯定,來自美國的麻醉醫師Phil Tsai, MD, MPH,透過醫療期刊找到了陸翔寧副主任,後續在Phil Tsai醫師的邀約下,也將成果發表在美國的國際麻醉醫學期刊上,實際為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病患麻醉過的Phil Tsai醫師說:「You show a very interesting technique for protecting anesthesia professionals during the intubation process, and you make it look very easy!。(你分享了一個很有趣的技術,可以在插管的過程中保護麻醉專業人員,而且讓插管過程看起非常簡單!)」

楊曜臨醫師(白袍者)與黃景旋醫師示範,利用防疫罩與光視棒進行插管,醫療人員不需要直接接觸病人,透過防疫罩,還有頭罩上的螢幕,就可以看清楚插管途徑,5-8秒就可以完成插管。

  透過現場實際演練,楊曜臨主任表示,傳統在為病人插管的時候,醫師為了要看到插管的途徑,跟病人臉與臉之間的距離非常接近,大大增加了感染的風險,而應用防疫罩的研發成果,改良了單純使用壓克力箱或者隔板屏障時,視線與各項管路受到的侷限性,僅僅利用簡單的塑膠布,以及插管輔助光視棒,就可以有效保護醫療人員,在插管及麻醉過程中,免除被感染的風險。

麻醉部副主任(主要研發者)分享,利用光視棒插管的原理。

  「更少的接觸面積!更短的接觸時間!」陸翔寧副主任表示,包含醫師與助手在內的醫療人員,與病人之間都有防疫罩阻隔,透過排氣測試,病人口鼻呼出的氣體與噴濺體液都會被限制在防疫罩內,完成插管也僅僅需要5至8秒,對比一般困難插管往往需要60秒以上,甚至好幾分鐘的狀況,可以更加有效的完成醫療行為,結束後只需要捲起防疫罩丟棄,就可以落實防疫避免感染,同時保護病人及醫療人員。

  製作成本也是當時我們研發的考量之一。由於在慈濟醫療體系服務的因緣,接觸到許多義診的資訊,陸翔寧副主任說,在一些已開發國家的大醫院,擁有著很完善的防護裝備,可是最貴的一套要價都要上萬美金,對於經濟規模較小的國家與醫院來說,這是很難達到的目標,所以,製作防疫罩的原料就是我們生活中常見的塑膠布,一片新台幣不到十塊錢,加上標示用的膠帶、覆蓋孔洞的醫療用防水敷料,每個防疫罩的成本其實很低,在各個國家都很適用,而且不論是規模較大的醫學中心,還是經濟有限的小醫院,都能透過簡單的製作進行有效的防疫。

陸祥寧副主任、楊曜臨主任與黃景旋醫師實際演練。

  花蓮慈院院長林欣榮表示,過去在SARS期間曾經看過一個醫師就是在為病人插管後,感染到SARS,結果在短時間內就往生了,這是醫界的遺憾也是警訊!林欣榮院長也引用慈濟證嚴上人的叮嚀「希望大家要照顧好自己,才能去守護更多的生命。」感謝所有團隊在醫療上的盡責努力,更研發出許多有效的防疫設備與措施,還能與全球的人分享,希望在全球的共同努力下,大家都能平安度過疫情。

(撰文:黃思齊、攝影:楊國濱)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