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梗塞的發生,在大家的認知中,通常會在冬天裡出現,這是因為寒冷的氣溫使血管收縮,於是讓體內血液循環變差,就容易讓血壓升高所導致。
天熱血壓會比較低?
在進入夏季時,氣溫偏高,會使人體表面血管擴張,降低了血管阻力,所以會讓血壓下降,又加上高溫讓每日排汗量增加,體內鹽分會隨著體表的水分蒸發掉,讓血管的滲透壓下降,而血管阻力也會跟著下降。以上 2 種因素是夏季裡血壓會比較低的原因,進而降低了心血管疾病發作的機率。
就因為如此,會讓本身患有高血壓的人,覺得血壓回到了正常值,所以藥可以少吃一點,就會自行停止用藥,但這項舉動反而會增加急性心肌梗塞、中風等意外風險。
夏季急性心肌梗塞有增加趨勢
其實在近年裡也發現,氣候較為暖和的夏天本是急性心肌梗塞、中風較少會發生的季節,但隨著氣候變遷,每年溫度都不斷在飆漲,在這樣極端異常的溫度下,突發性心肌梗塞、中風的案例也越來越多了!
台南佳里奇美醫院就曾在 2016 年發現,在 1 ~ 3 月份平均氣溫 18.1℃ 的情況下,院內收治的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共有 28 名,但到了 5 ~ 7 月份平均溫度高達 29.2℃ 時,收治的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竟高達 35 例!由此可見,急性心肌梗塞的發生可能會隨著炎熱的極端氣候增加。
佳里奇美醫院急診醫學科主任朱逢源醫師則表示,會發生急性心肌梗塞的危險因子包含了本身患有三高疾病(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平時少運動、有抽菸、有家族史等的情形。
而關於夏季急性心肌梗塞發生的病例數增加,確切原因目前尚未有近一步的研究佐證,但醫學臨床上推估與高溫導致脫水,和劇烈的冷熱溫差變化有關。
所以朱逢源醫師建議夏季裡有從事戶外活動或工作者,每小時都需要找蔭涼處休息,並且補充水份,以防脫水情形發生,還有在進入冷氣房時,請先在不冷的地方讓身體適應一下,以避免因溫差出現心血管無法承受的情形。
明明有吃藥控制,卻還是出現了心肌梗塞?
原因就出在每天所服用的血壓藥的劑量,因爲在冬天氣溫偏冷的關係,會導致血管收縮,所以血壓會偏高,所以在用藥上可能劑量會多一些,但是這樣的劑量到了夏天卻是不適用的!
在 TVBS 的健康節目《健康2.0》中,博仁醫院急重症副院長暨心血管中心主任副院長康志森就曾表示,有在服用血壓藥的人,到了夏天需要檢查一下藥物是否會導致血壓偏低的情形發生。
敏盛醫院醫務部副院長江坤俊醫師則在一旁補充,因為在夏天裡人體的血管是屬於擴張的狀態,血液通通會集中在周邊皮膚散熱,回到心臟的血液量也自然會比較少,在回心血量減少的情形下,對於心臟來說本來就是比較危險的事,又再加上夏季濕度偏高,會讓血液含氧量低,就會導致心臟缺氧。
最後再加上水份攝取不足的話,易有脫水情形導致血液變得濃稠,血栓也更容易產生,當血栓留到血管狹窄處,就會引發急性心肌梗塞、中風等情形。
所以到了夏天,有在服藥的患者,不要看到血壓值正常了就自行停藥,需要回到門診請醫師根據每日血壓變化,進行藥物調整,並且維持健康的生活作息,以避免急性心肌梗塞或是中風的發生。
參考來源:
奇美115期醫訊 – 炎炎夏日的心殺手
文 / 彭幸茹 圖 / 何宜庭
>> 加入 Heho健康 LINE@ 好友,健康知識不錯過!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