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空間防疫有學問 王韋立醫師:低濃度二酸化塩素防護相對安全

Wow!NEWS/ 2020.05.11 09:59
群聚感染的風險,讓空間防疫的觀點更加著重。無論是公共空間或居家辦公,除了勤洗手、戴口罩、保持1.5公尺社交距離外,免疫過敏專科醫師王韋立表示:「透過簡單方式,在家或辦公室內空間,利用低濃度的二酸化塩素(大約是0.01~0.03ppm)來防護,安全也相對放心。」王韋立醫師表示,隨著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延燒,抗菌、防護產品熱銷,除了民眾熟悉的酒精、漂白水外,「二酸化塩素(ClO2)」也引發討論,二酸化塩素是一種人工製造出來的氣體,並不存在於自然環境中,是一種強氧化劑,對病毒、病菌有較強的吸附和穿透能力,能有效地氧化細胞內的酶,以及快速抑制蛋白質合成,達到抑菌、抗菌的效果,且由於不含重金屬、不易殘留毒性、易揮發等特性,二酸化塩素是對空間、人體及動物較為友善的綠色抗菌劑,也常使用於自來水消毒。王韋立醫師指出,其實病菌要入侵人體,主要有三個方面,而防疫也可以從這三個方面著手:第一是病菌本身的感染力、第二是人體本身的免疫力、再來就是傳播途徑。在人體的防護上,最有效的方式便是施打疫苗,加上充足的睡眠、均衡飲食及水分攝取、適度運動等來提升自身免疫力。 而阻斷傳播途徑可以從物體防護和空間防護兩部分來著手。物體防護就是減少病菌附著在物體上進而接觸人體,例如使用酒精、二酸化塩素或漂白水等除去門把、桌椅、扶手上的病菌等,並且勤用肥皂洗手避免接觸物體後的病菌殘留。而對於浮游在空氣中的病菌,除了戴口罩、護目鏡外,王韋立醫師也強調,在室內空間可以利用低濃度的二酸化塩素氣體來減少空間中病菌的數量,使用的濃度只需要0.01~0.03ppm,遠低於美國職業安全健康委員會與台灣環境法規的人體安全標準(皆為0.1ppm)。王韋立醫師提醒,重點在於要選擇「長期穩定低濃度釋放,才能兼顧安全與有效!」 威力醫生王韋立的防疫衛教fb:https://www.facebook.com/(新聞資料、照片提供:加護靈)本文出處『新聞來源/Wow!NEWS新聞網』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