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輸在起跑點又何妨 - 游乾桂

慈善新聞網/ 2020.03.29 09:47

  親職教育家游乾桂回憶童年時期,每年除夕夜前,開雜貨店的父親就要開始整理帳目,可是有百分之十到十五都收不回來,最後爸爸做了決定,一把火燒掉,「當時我不知道他在教我什麼,直到成年之後才明白,這是父親對艱苦人敦厚的『愛』。」

  「如果我的童年,沒有爸爸那粒種子種下來,我大概就是一個忙碌的成就者或工作者,跟任何人沒有兩樣;可是這些年來,我做了很多事情,彷彿是那一粒種子的萌芽。比如每一年去馬來西亞演講一到兩次,事多錢少離家遠,回來後疲憊不堪,可是感覺是愉悅的,我常想那股推力是什麼,突然間發現是愛。」

  游乾桂認為,許多父母讓子女受良好教育,督促孩子獲得好成績,順利進入熱門科系畢業成材,甚至期待他們將來功成名就,這是一條最讓人安心的「好路」,然而,20、30 年後,孩子未必能拿出好的人生成績單,還可能因為缺乏熱愛,變成只是求得一份工作而已。

  「成績分數不是人生圓夢的方法。」游乾桂以中國的科舉制度為例,從隋代至清末 886 位狀元,有多少人名字留下?但是卻有不少落第書生,因個人才華與志趣而名留青史。

  唐代大詩人杜甫、《聊齋志異》的蒲松齡、《西遊記》的吳承恩、《紅樓夢》的曹雪芹、三次落榜後完成《本草綱目》的中醫藥學家李時珍...... 不勝枚舉,以今日的眼光來看,這些歷史知名的「魯蛇」,在投入的領域中成為專業大師。

  讀書真正的意義不是換取分數,而是讀書以後,學習到什麼再去讀書。游乾桂強調,學習最重要的方法就是持續閱讀,不斷更新知識,才能在累積豐富的知識後成為專業者。

  他以李安為例,被譽為台灣之光的國際大導演,也是聯考的落敗者,當年不得已去念國立藝專,卻發現了自己的人生志趣,從此全心投入,不斷磨練與學習。成為大導演後,仍然孜孜不倦,為了拍出好電影,大量閱讀,搜尋靈感,極力挖掘好作品。

  學習知識或技能,並非只有閱讀。例如,美國職業籃球NBA著名的「籃球大帝」喬丹,能成為超越一流球員的祕訣無他,就是每天比別人多練投籃 300 次。好萊塢知名演技派巨星梅莉史翠普,為了演出柴契爾夫人,大量吸收相關資料,不斷揣摩當事人紀錄影片的言行舉止,半年之後,終於傳神的詮釋這位歷史人物。

  各行各業的專業人士,無不是透過下苦功才能有所成就,所謂「台上一分鐘,台下十年功」,古今中外皆然。

  「興趣」在教育專家眼中叫做捷徑,是學習與成就之間最短的距離,父母如果要給孩子的未來指引一條「對路」,最好教他們「樂在工作」,而興趣就是其中最大的動力。

  「教育有兩項重要的理念,第一是教,而教之中的身教,影響力更深。第二就是等待,孩子的成長需要歷經歲月淘洗,別人成功經驗未必能夠複製,把孩子的責任還給孩子,讓他們學會為自己做最好的抉擇。」

  人生是一條長路,何懼輸在起跑點上?真正的教育,其實是贏在終點。

  更多演講論述,請看【人文講堂】輸在起跑點又何妨 - 游乾桂

【本文由 大愛行 授權刊登】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