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子佼 徐巧芯 地震

躲病毒瘋「高山旅遊」卻一路痛暈吐… 上山前不能忘的預防性藥物

匯流新聞網/陳 鈞凱 2020.03.28 10:00

▲(示意照/翻攝自Pixabay)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病毒威脅環伺,既然出不了國,人多的地方又不該去,不少台灣民眾休假時開始往戶外跑,尤其是高山旅遊近來蔚為風潮,不過,千萬要注意高海拔疾病可能帶來的危險,臨床就有初次挑戰登山的女性,因為登山前沒有先服用預防性藥物,一路隨著海拔,出現頭痛、頭暈、嘔吐等症狀,敗興而歸。

藥害救濟基金會就特別為計畫至高山旅遊的民眾,整理出預防高海拔疾病發生及用藥小撇步,提醒民眾在出發前依個人健康狀況,做好行前醫療諮詢,及服用高海拔疾病預防藥物,留意早期症狀,才能減少發病的可能性及嚴重性。

撇步1:行前就醫諮詢
登山可強化心、肺、血液功能,增進個人體力及耐力,但隨著高度增加,大氣壓力逐漸下降,吸入的氧氣也隨之變少,當身體無法適應低氧、低壓的環境時,可能引起急性高山症、高海拔腦水腫或高海拔肺水腫等高海拔疾病。尤其是本身有慢性疾病、氣喘、懷孕或心臟疾病等情形屬於高風險族群,建議於行前4至6週,由醫師依其健康狀況,做專業風險評估或身體檢查,做好事前預防與開立備用藥品。

撇步2:特殊族群需告知相關病史及過敏史
高海拔疾病的預防或治療因目的不同而有所差異,常見用藥包含:acetazolamide、nifedipine、tadalafil、sildenafil、dexamethasone等。藥害救濟基金會提醒計畫出遊的民眾,尤其是本身有藥物過敏史或患有心血管疾病等特殊族群,就醫時應主動告知醫師病史及過敏史,遵醫囑指示用藥。

撇步3:上山後時時警覺緩慢爬升
除了用藥預防外,建議登山民眾飲食盡量以低脂為主,避免食用會產氣的食物及吸菸、飲酒等行為;慢慢提高上升的高度,讓身體適應高地環境,放慢速度,注意保暖,隨時注意自身及同行隊友的身體狀況,以降低高海拔疾病的發生風險。

撇步4:留意高海拔疾病早期症狀
若登山時發生:頭痛伴隨頭暈、噁心、嘔吐或虛弱等一個以上症狀時,可能已患急性高山症;一旦發生步態不穩、意識變化或呼吸困難等症狀,病情或許已惡化為高海拔腦水腫或高海拔肺水腫,此時若沒有妥善治療及處理,則有致死的風險,登山民眾若有以上症狀宜及早下山。

照片來源:翻攝自Pixabay

更多匯流新聞網報導:

防缺藥變囤藥「採購藥品禁令」來了! 食藥署限制醫院、藥局叫貨量

老公兒子全都老菸槍「天天噴毒氣」 婦連咳2周已是肺腺癌

【匯流筆陣】
CNEWS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mail protected],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份簡介。
CNEWS匯流新聞網:https://cnews.com.tw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