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環保善漣漪 在「灣裡」串流

慈善新聞網/ 2020.03.09 00:02

位於臺南市南區灣裡馬鎮宮前廣場的資源回收日,一群志工心心念念只想著做環保,有志一同一起來守護蘊涵生命之源的地球。

  位於臺南南區的灣裡靠近海邊,在這個濃厚而充滿質樸人情味的社區裡,有一群慈濟志工相約在每月的第二、第四個週日的「資源回收日」,一起以環保來守護地球。

  適逢資源回收日的週日,早上八點一到,馬鎮宮前廣場上,慈濟環保志工和居民自動集合,彼此熟稔地將各種資源加以分類,這樣風雨無阻地做環保已經持續數十年了。

  「因為孩子就讀省躬國小一年級時,環保志工蔡家蓁、蔡金木、蔡素雲等人向學校宣導資源再回收的重要性,學校相當認同,於是在校園推行每星期一次資源回收日,家長就跟著做......」環保志工田智月談起當初做環保的因緣。

  原本只在學校進行分類做業,後來擴及社區做定點回收,然後再將回收物載到馬鎮宮前廣場繼續加以分類。

位於臺南市南區灣裡馬鎮宮前廣場的資源回收日,一群志工心心念念只想著做環保,有志一同一起來守護蘊涵生命之源的地球。

  面對當前一堆如小山丘的回收物,田智月還曾遇過民眾將家中垃圾拿來,如:尿布、沒有吃完的便當盒裡有蠕動的小蟲......但她仍願意持續做這麼多年,「就是回到初發心而已,接受它就習慣了,很自在。」

  剛開始進行社區回收時,居民還不知道環保的重要性,能再利用的物資並不多,田智月還可以騎著車或推著車四處收回。後來因身體不適開刀,婆婆心生不捨,見她瘦弱的身體還要如此勞動,便主動幫忙。

  智月的婆婆騎著一臺小型腳踏車,後座載滿紙板及一大綠網袋的寶特瓶,有志工問阿嬤:「你的腳踏車那麼小臺,怎麼能載那麼多回收的東西?」阿嬤一邊卸下綑綁的寶特瓶,一邊以簡潔明亮的聲音說:「這哪有大袋?擱有比這卡大袋(臺語)。」

位於臺南市南區灣裡馬鎮宮前廣場的資源回收日,一群志工心心念念只想著做環保,有志一同一起來守護蘊涵生命之源的地球。

  瘦弱的身形讓人難以想像,阿嬤一個人是如何將高出自己身高一倍的瓶瓶罐罐,綁在一臺迷你的腳踏車上!「做十幾年了,慣習啊(臺語)。」阿嬤直率地回答,阿嬤也分享她的人生金言:「吃乎甜甜,人緣結甲滿厝邊;吃乎鹹鹹,就會像菩薩那樣莊嚴!」、「要做乎死,卡贏坐輪椅」(臺語)。

  跟田智月一樣把做環保擺第一位的,還有她的妹妹-田智玲。

  田智玲接觸環保也是因孩子就讀幼稚園時,慈濟志工蔡家蓁剛好是當時的園長,積極推廣環保理念。身為家長的她相當認同,就此一路做來從不停歇;智玲的先生蘇通岸也是受環保志工的熱誠所感動,進而投入做環保的行列。

  當年,志工開著廣播車在灣裡社區的巷弄裡穿梭,告知鄉親回收的時間、地點,蘇通岸主動向太太詢問:「有需要幫忙開廣播車嗎?」「不用,現在不開廣播車。」太太回應,但從那時候開始,蘇通岸開環保車載送回收物至今也已數十年了。

  環保日的回收地點位於馬鎮宮前的廣場,也是當地居民會停放汽車、機車的地方,相對能使用的空間就不足,面對狹隘的空間,田智玲一直以智慧面對:「我們有多大空間就做多少事,不需要去麻煩人家把車挪開,也不要把人家的車體碰撞刮傷......」

  每月兩次的週日環保日,不僅是以雙手力行愛地球的實做日,也是大家互相交流的好時光,讓這個善漣漪,在灣裡串流。

(撰文/王鳳香、李佩璇,攝影/黃富美)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