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子佼 徐巧芯 地震

資誠:數位科技 可助生醫產業度過疫情及經濟不確定性

中央社/ 2020.02.21 14:34

(中央社訊息服務20200221 14:32:13)2020上半年新型冠狀病毒(COVID-19)疫情延燒並衝擊全球產業,對醫療體系帶來嚴峻的人力、成本、與時間壓力。值此人與人接觸風險提升之際,數位科技在防疫中扮演重要角色。如線上看板更新疫情幫助決策、手機App推送正確防疫知識、穿戴裝置即時監控隔離、遠距醫療讓防疫資源到達偏鄉等,全球生醫領域正展現科技提升醫療成效與幫助決策之成果。

2020年全球生技醫療產業將更加深入檢視產品給付方式、商業模式、數據分析、以及組織人才策略。如何能乘駕數位健康浪潮,迎接創利願景?有鑑於此,資誠聯合會計師事務所於2020年2月21日發布《2020生技醫療關鍵議題:數位健康創利時代來臨?》報告(Will digital start to show an ROI?),探討全球生技醫療領袖對數位健康布局的看法,及值得關注的全球生醫市場議題。

藥物成本提升 基於效益指標的醫療照護成趨勢

新興生技醫藥產品,例如:基因治療及細胞治療等價格越來越高,帶給保險給付者沉重負擔。以美國FDA於2019年核准的漸凍人症新藥Zolgensma而言,一個療程要價即高達210萬美元(約6,500萬新台幣)。因此,根據本調查,56%生技醫藥企業已推行或正在推行依據效益指標給付的產品。

數位科技是基於效益指標的給付模式能否成功之關鍵,主要原因在於:

一、電子病歷能佐證和追蹤效益指標。

二、數位藥丸與用藥遵循App能確保患者按時服藥,使效益衡量更加準確。

三、保險給付數據分析,有助於藥廠和保險機構預測風險與財務績效,做更好的定價。

使用者行為轉變 驅動以人為中心的數位健康商業模式

全球生技醫療領袖認為,使用者參與醫療產業的模式愈來愈成熟,比起交給醫院或國家健保,民眾更願意主動對自己的健康負責。新的數位健康商業模式將幫助使用者掌握自己的健康數據、獲知健康促進的方法、做出更好的健康與財務決策,其中四種應用類型已受到市場矚目:

1. 健康數據探勘:如美國Ciitizen建構數據平台整合使用者病歷,用大數據探勘尋找疾病關聯訊息;台灣WaCare健康社群與衛服部健康存摺串聯,計算動態流行病與環境因子趨勢,分析個人健康風險。

2. 獎勵數據分享:如美國NantOmics為使用者進行基因定序,經個人同意提供去識別化的數據給研究機構使用,並回饋財務獎勵予個人;台灣保險公司如國泰鼓勵保戶上傳運動步行數據,若達標可得到保險回饋金;富邦、南山、臺灣人壽等鼓勵保戶上傳血糖數據,並提供保費折抵獎勵,同時促進自我健康管理。

3. 數據一站整合:如Apple智慧手機iPhone上內建的Health App能記錄步行、睡眠、聽力、與心律,更導入全美448家醫療機構病歷,使用者一機在手即能掌握健康數據;台灣永悅健康(H2U)在全台各縣市推出H2U健康ATM,將血壓、脈搏、體重、額溫、體脂等生理數據上傳雲端。除讓個人可用手機APP下載健康管理、更提供國內外企業「數位職場健康H2U Expert」服務 ,並搭配旗下子公司-台灣最大健康媒體之一的《早安健康》提供隨選易懂的健康訊息,願景是以數位健康科技打造華人最大健康入口。

4. 互動服務平台:如美國 23andMe建構民眾和新藥開發機構間的平台,讓新藥開發機構精準找到受試者;台灣群健(Cofit)推出App讓使用者和營養師、健身房教練進行互動課程,以同儕效應加強健康促進成效。

迎接數位科技五效益 企業須克服三挑戰

根據本調查發現,生技醫療領袖認為,數位科技將帶來五大效益:

一、醫院採用App線上約診、繳費和追蹤回診,讓醫療行政數位化,能改善患者體驗。

二、醫院導入人工智慧(AI)與大數據分析,輔助醫生做診斷,讓準確性和效率更佳。

三、醫藥品主管機關(FDA、TFDA、NMPA等)引入真實世界數據(RWE),輔助新產品上市審核能節省時間和人力,讓更多藥品和醫材上市。

四、醫療機構採用感測裝置(Biosensor)與IoT追蹤分析,讓依據效益指標的保險給付模式推行得以成功。

五、以上醫療流程數位化逐漸成熟,將能降低健保成本,更進一步提升醫療品質。

然而,數位健康是否帶來財務性回饋則尚不獲認同。企業數位化過程面臨許多課題,根據本調查,最主要的三大關鍵挑戰是:

一、缺乏數位科技高階人才

二、數據取得、應用、與資訊安全議題

三、產品與服務是否滿足市場需求

根據本調查,雇用專職數位長(Chief Digital Officer)的生醫企業僅有21%,低於銀行業(32%)以及保險業(41%),可看出生醫領域面臨高階數位人才的挑戰。2020年生醫產業將強化數位科技人資策略,主要包括透過培訓增進員工的數位技能(30%)、以數位科技代替人工作業(22%)、或聘雇具有數位技能的員工(19%)。

強化數據分析與資訊安全 資誠給生醫產業的四個建議

因應數據取得與資訊安全的挑戰,資誠提出四項建議,協助企業達到更好、更快的數據分析:

1. 一站式的數據整合

醫療機構表示,有60%無效時間花在數據蒐集和整合。但根據本調查,若保險機構導入區塊鏈(Blockchain)等數據加密與整合技術,可省下75%用於維護資料庫的費用。企業建構數位健康的第一步,是應用創新數位科技整合分散的數據來源,避免在不同系統中來回傳遞,並同時確保資訊安全。

2. 完善數據量與品質

64%的保險業者和88%的醫療機構表示,雖然已有資料庫,其質與量依然不足以產生有意義的分析結果。但根據統計,全球已有超過2,000個由政府和研究機構成立的生物資料庫,活用這些數據可增進數據分析品質。如何將自家資料庫結合政府、學研等第三方數據,充實質與量,是大智慧亦是大考驗。

3. 善用智慧分析工具

79%的醫療機構主管表示,其無法從數據衍生洞察的原因是缺乏分析工具。而根據調查,高達81%的醫療機構和75%的生技醫療企業認為,AI將對執行業務與決策帶來關鍵助益。

4. 視覺化的結果呈現

33%的生技醫療企業表示,改善電子病歷的呈現方式有助於強化業務執行。根據一項研究顯示,視覺化的電子病歷結果呈現,能節省65%醫護人員花費在數據解讀的時間,將更多心力投入於患者溝通與服務。因此,如何用直覺且視覺化的數據呈現,從雜訊中找到重要訊息,對建構使用平台是重要思維。

探索未被滿足的需求 開創數位健康新市場

在一項資誠針對數位健康產業所做的調查研究中,台灣業者與臨床醫師對未來5年需求發展的機會有明顯認知落差。相較於業者研發投入疾病診斷輔助(如:CT/X-ray影像解讀)較多,然而,臨床醫師更看好臨床治療決策建議(如:癌症治療建議系統)。這項調查說明一項警訊:業者投入多年研發心血,可能未來不被使用。

使用者行為、醫療服務流程、以及保險給付模式都在持續變革,企業宜思考選題策略如何滿足未來市場需求?可思考選題前深入探究市場上的使用者、醫護人員、給付者之需求,提升產品與服務價值,獲得市場採用機會。

科技 可助生醫產業度過疫情與景氣不確定性

資誠聯合會計師事務所副所長暨生醫產業負責人曾惠瑾表示,疫情衝擊、景氣走弱,對全球帶來挑戰,好在景氣波動對生醫產業之影響較其他產業緩慢。疫情疑慮衝擊資本市場信心,相對而言,生醫類股成為資金避風港。抗病毒新藥類股、防疫檢測與防護醫材類股未來需求可期,備受投資人關注。

因應產業外部環境持續不確定性,生醫產業可思考如何讓數位化投入資源協助降低營運成本與風險,並改善醫療照護的品質,持續朝向以人為中心、以數據為導向、營造跨界創新的整合生態系,共創新的商業模式。

台灣自2019年10月正式啟動國家級生物資料庫整合平台計畫,加速國內31家生物資料庫跨機構整合,未來更將結合癌症基因資料、健保與疾病登記資料、死因統計等,打造全方位健康資料庫值得喝采。

另一方面,依據衛福部陳時中部長於2019年12月27日公布2030全人精準健康照護體系,布局精準醫療、智慧健康、健保策略三大方向,以建構基因資料庫、導入真實世界數據應用、啟動5G遠距和AI醫療應用、並使AI結合健保開創新商業模式。再加上基因與細胞治療、精準醫療、創新智慧醫材、以及AI智慧醫材等產品與服務法規加速建置完善,期待迎接數位健康創利契機。

註:《2020生技醫療關鍵議題:數位健康創利時代來臨?》(Will digital start to show an ROI?)報告由美國PwC健康照護產業研究團隊(Health Research Institute)於2019年進行,受訪者為全球頂尖生技醫療組織企業的領袖,包括300名醫療機構與100名保險機構高階主管、100名生技醫療企業高階經理人,並調查回收3,563份美國民眾(涵蓋各個成年人之年齡層、性別、種族、經濟能力及地理位置,並剔除無效回答)對健康與醫療議題之有效問卷,並進一步加上產業資訊分析,彙整2020最為關鍵的生技醫療產業議題。中文版報告由資誠生醫服務團隊翻譯整理。下載報告:www.pwc.tw/health-2020-roi

訊息來源:資誠聯合會計師事務所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