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子佼 徐巧芯 地震

從路跑開始的環保 青瓢創辦人-林志龍

慈善新聞網/ 2020.02.14 00:32

  一個免洗杯在手裡停留的時間,往往不超過 5 秒鐘,隨處可見的外帶飲料杯,平均 15 分鐘就會進入垃圾桶。根據估計台灣一年消耗超過 15 億個一次性飲料杯,我們是否能意識到,一個簡單的選擇與行為,會對環境造成什麼樣的影響?從源頭減量,讓重覆使用成為生活中的選擇,改變從這杯開始。— 青瓢創辦人 林志龍

  此刻正是 2019 年,101 登高賽的前兩天,賽事前夕,一箱箱綠色物流箱搬運上車,這是環保食器租賃系統青瓢的團隊,忙著清點確認青瓢杯的數量,準備配送前往活動現場。

  創辦三年多的時間,這是青瓢第一次,與大型的國際賽事合作,從初期訂單,一次只有一兩千個青瓢杯,到這次有將近八萬個數量,對青瓢來說,是一個階段性的里程碑,同時也能夠讓這項,重複使用環保食器的服務,有機會讓更多人看見。

  參與這次 2019 中國信託台北 101 垂直馬拉松的參賽者,也很支持這項環保行動。參賽者:「我認為這個是很好的一個方案,一個路跑有五千人,就用了五千個紙杯,或者塑料杯,很不環保。世界上有這麼多比賽,我們需要用到很多不能循環的東西,所以我很喜歡台北 101 使用這個環保杯,對環境都很好。」

  根據綠色和平環保組織統計,2017 年在台灣所舉辦的路跑賽中,使用了將近 400 萬個一次性水杯,相當於 394 座 101 大樓的高度,而這次 101 登高賽使用的青瓢杯,讓整場比賽減少使用一次性水杯的數量,達到 6 座 101 大樓!

  由於台北 101 垂直馬拉松需要至少六萬五千個杯子,青瓢只能提供三萬五千個杯子,所以台北 101 總經理張振亞用了一個巧妙的方法,來成就這個環保方案:「由我們來製作提供這些杯子,青瓢提供我們在賽事上,免費租借的服務,以後這些杯子,在其他的賽事都可以用的上。」

  青瓢環保食器租賃系統,源起於共同創辦人林志龍的生活體悟:「我從學生時期就很喜歡喝手搖飲料,後來發現這樣一天一杯會製造很多垃圾,所以我開始重視一次性容器的問題,並決定創辦青瓢。」林志龍的高中好友鄭文普,當年兩人是在放學路上,一起買手搖飲料的好夥伴,所以當林志龍跟他說,想創辦青瓢的時候,就義無反顧的決定加入;生化科系背景的TOBY,在某次接觸到無痕飲食議題時,深深覺得地球垃圾問題的嚴重,因此看見青瓢後,非常認同理念,覺得自己也能一起做點什麼。

  青瓢的設計重點,強調容器要能夠不斷的被重複使用,因此材質都是選用,安全、耐高溫的PP材質,或是玉米澱粉來製作,而且設計不同的容量規格,來因應各式各樣的活動。

  對於能夠重複使用的青瓢杯,要如何的清洗以及符合衛生的標準,是團隊得克服的第一個考驗。

青 瓢 ╳ 清 潔 場 安心的「循環食器」

  如何把讓民眾安心的使用這些環保餐具呢?青瓢依照食品藥物管理署的清洗作業指引,確保餐具清潔品質符合標準。

  清洗分成三個階段:除渣、高溫清洗、烘乾。除渣是替代人工刷洗,這樣可以讓產品表面不易受傷害,清洗上也更有效率。

  高溫洗碗機裡面有很多段的高溫沖洗,最高溫度會到攝氏 80 度,經過多段清洗後,再經過攝氏 110 度以上高溫瞬間烘乾,最後從紫外線隧道出來。再篩選乾的比較完整的,放進物流箱,未乾的就放進攝氏 90 度的殺菌烘箱室烘乾半小時。

  除此之外,清洗後杯子上的水漬,也是青瓢很在意的。鄭文普說:「水漬,其實就是杯子清洗後,上面有一些白色的痕跡,那其實是硬水,是在高溫清洗之下,礦物質在上面結晶的狀況,所以不是洗不乾淨,我們的解決方式是跟清潔場合作,做了一個軟水設備,去過濾掉這些礦物質,清洗之後,就不會有這麼多的白色的,痕跡的殘留。」

  創辦初期,默默無名的青瓢,幸運的在 2016 年底的康健樂活節上,首度推行免用一次性容器的服務,吸引了環境資訊中心的,關注以及報導,經過媒體的曝光,網路的推播之後,讓關注環境議題的族群,透過社群認同他們的理念。

  青瓢團隊一直努力,減少生活當中的垃圾,透過一次又一次參與實體活動,例如路跑、音樂會、市集、研討會、餐會、校園園遊會等等,經過了三年多的時間,青瓢團隊參與了將近 350 場活動,替代超過 25 萬個一次性免洗杯,影響了許多人,關注一次性容器所產生的環境問題。

【本文為大愛電視「大愛行」授權刊登】

●本文摘自【熱青年】青瓢 ChingPiao - 林志龍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