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洋保育署說明,為避免開發過程中人為噪音對海洋生態衝擊,海洋哺乳類觀察員 (Marine mammal observer,MMO)是國際上減輕海洋生態衝擊經常採用的方法之一,藉由在施工現場即時監看並預警,並提供開發單位減緩措施的建議,避免海洋生物進入噪音高衝擊區。然而,鯨豚觀察員在國內遲未有一致的執行及督導方式,因此海洋保育署,邀集相關部會、民間組織、學者專家及開發單位,依據環境影響評估法第18條及野生動物保育法第12條之精神,制訂第一版「台灣鯨豚觀察員制度作業手冊」,以提供開發業者及環保署、海保署等相關主管機關依循,以達保護海洋野生動物之目的。
該手冊包含臺灣鯨豚觀察員培訓制度、觀察員資格、開發單位作業程序、觀察員作業程序及主管機關查核作業程序,即日起可以在海洋保育署網站(https://www.oca.gov.tw/ch/home.jsp?id=209&parentpath=0,6,178)下載。海保署強調,本次鯨豚觀察員制度制定,有賴與環保署跨機關的合作,讓制度建立得以迅速獲得共識,今年度預定有臺灣電力公司第一期、海能及允能三個風場即將開始施作,都將依照本手冊規定辦理。
圖1:鯨豚觀察員於開發過程即時監看並預警,避免鯨豚進入噪音高衝擊區
圖2:台灣鯨豚觀察員實務訓練
圖3:海洋保育署邀集相關部會、民間組織、學者專家及開發單位研訂第一版「臺灣鯨豚觀察員制度作業手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