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覺得模擬教學有幫助,對未來遇到緊急狀況能夠可以掌握,建議推廣此活動」、「我覺得這次的課程可以讓我們可以看到哪裡還需要改進」、「可以考慮提供其他的情境教案讓同仁學習」…以上都是病房護理同仁,參加完擬真教學訓練後,所給與的回饋。
院內的擬真教學草創時期,目的是訓練負責一線值班的一般醫學科醫師,以危急病人處置為教學目的,開發相關模擬教案。在教學部和院部長官的支持下,使用昂貴的高階模擬病人,配合兩位醫師,一位教學部助理起家,開始這段令人著迷的模擬教學之旅。一開始只有使用高階模擬病人及病房環境,創造出模擬病房的擬真度,因為缺乏其他成員的加入,難以呈現病房危急病人處置的真實感。
有鑑於此,教學團隊成員中陸續加入由急診、內科加護病房的熱血護理師參與模擬教學,營造貼近臨床狀況之擬真氛圍,獲得學員極大的肯定與支持。除了固定的訓練,藉由參加醫策會的模擬競賽,培養院內教學團隊的經驗和向心力,並固定從每年的競賽團隊,招募有興趣的隊員繼續投入擬真教學。
在團隊執行教學任務的過程中,事實上常常遇到許多的瓶頸,包括老師們的教學時間排定困難 ( 一次模擬情境教學常常需要耗費動輒兩三位老師及助教 )、學員們學習動力及時間安排的挑戰,以及教學團隊成員的流失。感謝內科加護病房陳依萱督導的支持與鼓勵,因應病房護理人員的需求,主動與教學團隊合作,邁出本院模擬教學跨界護理合作的第一步,也讓教學團隊有了更多發揮的舞臺和機會。
護理相關的教學內容包括:給藥正確性、氣管內管置入前準備事項、團隊照護、病人非預期性心跳停止處置等訓練等。結合以上單向模組訓練後,更擴展將高階模擬病人帶到內科加護病房進行訓練,衍生、改良開發 in-situ MICU(內科加護中心 - 臨場 ) 模擬教案,把相關擬真教學設備,帶到臨床場域 ( 內科加護中心的床位 ),加強學員學習的浸潤感及臨場感,結合多項在加護中心危急病人處置常見且重要的技術與知識,包含:轉送交班、加護病房入院護理、管路確認、高品質心肺復甦術、高級心臟救命術及團隊照護管理原則等。
藉由加護中心團隊的訓練,配合練習錄影後的反饋,不僅加強了學習的效果,也把團隊管理的概念藉由相關的練習帶入單位中。使用錄影系統與學員進行練習後的反饋教學,是學員回饋最熱烈的部分,學員們喜歡共同找尋問題來源,討論出解決問題的方案,促進學員思考與探索,也是擬真教學精華來源。
針對學員回饋問題,擬真教育團隊也多次於會議中提出討論,師法美國心臟學會高級心臟救命術的急救任務分配原則,結合團隊資源管理原則,使用急救角色分配口號「ACLSDR」讓學員學習,加強團隊操作的效率和正確性,促進病人的安全。後來更將成果整理,參加院內舉辦的創新教學競賽,獲得佳績。
學員林采葳回饋:覺得把高階模擬人實際帶來加護中心裡呈現急救場合,模擬過程可以了解到自己的不足,且可以經由模擬練習讓自己更熟悉急救環境,感謝擬真團隊教導角色分配,讓我可以知道怎麼去進行一個好的團隊急救,對於自己分配到的任務也更清楚。
學員楊珮芝回饋:身為學姊感覺每次急救時真的很混亂,藉由擬真訓練可以還原急救現場感,讓學弟妹學習,也可以減少錯誤發生,使用反饋系統讓組員討論急救過程,也可以檢視團隊問題及現場狀況,這次經驗學習 ACLSDR 急救角色分配,讓這次急救過程更加流暢,也很清楚組員任務分配。
感謝院內護理師對擬真教學的支持及肯定,後續教學團隊也陸續和身心科病房、急診室合作,協助單位內護理同仁的訓練。過程中除了促進了單位內的學習,也認識了很多志同道合的護理同仁加入團隊,這些護理老師不但對於擬真教學有熱誠,自己也相當認真精進,主動參與多場研習會、工作坊等,也開始嘗試擔任教案撰寫及反饋師資群等,讓整個臺北慈院擬真教學團隊能夠更加多元茁壯。這樣的努力,也讓醫院和志業體看見,持續的支持我們,今年更在院內開辦了初階教案寫作師資工作坊,不僅分享了我們幾年來的教學經驗,也為教學傳承開啟新的一頁。
上人說:成為一個手心向下的人!回想教學團隊的成長過程,就是靠著一群「傻子」,願意在忙碌的臨床工作後,手心向下提供學生們在優質的環境中學習而不求回報,無形中提升了病人的安全,增進了團隊的氛圍。未來團隊將繼續秉持著人本與初心繼續為營造快樂、安全的學習環境努力。
(撰文╱台北慈濟醫院急診部急診內科陳玉龍主任,攝影╱台北慈濟醫院高擬真團隊提供)
【本文為「志為護理」授權刊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