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燈會 走春 賞櫻

回收丈夫浪蕩心 夫妻同修菩薩道

慈善新聞網/ 2019.12.29 00:04

高雄有一對夫妻檔慈濟志工彭展華(右)、鍾秋鳳,投入環保、訪視等領域多年,這對同修在慈善路上共行菩薩道。

  「我還沒進來慈濟以前,我還是一個『浪蕩兒』,愛喝、愛賭」!高雄有一對夫妻檔慈濟志工彭展華、鍾秋鳳,投入環保、訪視等領域多年,這對同修在慈善路上共行菩薩道,兩人一起為大地、苦難人付出的身影是志工團隊中的典範人物,尤其丈夫彭展華開玩笑稱自己是被太太帶入善門,自己一顆浪蕩不定的心才終於安穩下來,也從訪視的過程中體悟見苦知福的涵義,更加勤耕福田、廣結福緣。

  彭展華小時候家境因為父母親務農並不富裕,平日要幫忙農務種稻、除草、割稻,上學則要騎腳踏車到十多公里外的學校。爸爸中風往生後,媽媽身體不好,所以他要學習煮飯、煮菜,張羅一家人的飯菜。母親說:「人不怕笑咱們窮,就怕自己沒志氣。」這一句話影響日後的彭展華,凡事都要堅持到底,絕不半途而廢。

  民國75年彭展華在高雄小港居住時,太太鍾秋鳳在美容院遇到小港區的慈濟志工介紹慈濟,之後參加證嚴法師在高雄舉辦的「幸福講座」,彭展華陪伴太太去聽法,在心中種下了一顆愛慈濟的心。後來參加社區舉辦的歲末祝福,更是讚嘆慈濟的動員力及隊組和諧,那個感覺就是「慈濟,足讚耶」。

  2002年彭展華受證後,在一次偶然的機會「燈在亮,智慧甘有增長?」證嚴法師一句提醒,讓當時承擔捧燈志工的他觸動心靈,日後更加用心投入慈濟行列。2012年開始承擔訪視個案、收集個案,看到很多人間疾苦、苦中之苦,領悟到「要去造福,要做起來囤,不要做起來(抵) 」。

2002年彭展華受證後,在一次偶然的機會「燈在亮,智慧甘有增長?」證嚴法師一句提醒,讓當時承擔捧燈志工的他觸動心靈,日後更加用心投入慈濟行列。

  彭展華回憶受證之初,去環保教育站做資源回收,由於太投入了,鍾秋鳳看到他做到沒日沒夜,嘮叨地對他說:「你乾脆去住環保站,不要回來了。」但他並不因此而中斷,還是繼續做,鍾秋鳳說「那個時候的自己心裡很不平衡,看他做得很歡喜,但美容院又很忙,心裏很不是滋味」。志工黃秀琴就常鼓勵她:「不如妳就跟師兄作伙來做慈濟!」可是鍾秋鳳心想,自己書讀得不多,不敢跨過那一步,害怕進去慈濟以後,不知要做什麼?黃秀琴說:「書讀不多,知理就好了。」就這樣一步一步跨入萬蕊蓮花世界,跟著先生一起來做慈濟。

彭展華曾太過投入環保領域的付出,讓太太鍾秋鳳嘮叨埋怨,夫妻彼此善解體諒後,現在反而更加堅定道心,用心付出為大地、為人群。

  接著彭展華承擔訪視小組的小隊長,因為要上輪班制,鍾秋鳳常代替他去看個案,也建立了與個案密切的關係。每次她會把訪視的事情從頭到尾告訴展華,兩人再商討如何陪伴、關懷個案。因為訪視不是短暫的,是要長時間的陪伴,才會辦法把這家個案做的很完美、入心。

  「每一次訪視團隊,只要他有時間,就會跟著我們、陪伴著我們,給照顧戶噓寒問暖和關心。」另一位慈濟志工黃娥表示,談起她眼中的彭展華,在他們夫妻的身上,可以看到慈濟愛護陪伴的精神,不管是環保、訪視很多勤務都不會推拖,都是任勞任怨,夫妻同修、同進同出,給大家很大的力量。

從訪視的過程中體悟見苦知福的涵義,一次前往照顧戶關懷並且幫忙打掃環境結束後,彭展華隨即貼心為其摺疊四處推放的衣服。

  夫妻倆也謹遵證嚴法師的教導做慈濟要有方法,「心要靜,心若不靜,就無法定心靜,再困難的事都能做好。」在慈濟道場中、無論那一種的承擔,都讓大家深深體會到「感恩、尊重、愛」跟陪伴,了解人生無常,唯有把握時間、不空過,做好自己,因為生命因利他而豐富,慧命因自覺而成長。

(撰文:顏福江、嚴淑美,攝影:顏福江、黃于倫)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