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院黨團召開「反滲透法草案」公聽會,由前總統馬英九帶動質疑「反滲透法」將使得台灣陷入新一波的「麥卡錫主義」。(圖/記者李英婷攝)
作者/張陌
在關注2020選舉以及此後台灣禍福的同時,大多數人忘卻了一個更切身的事件,「反滲透法」的立法就是比選舉更令人憂懼的行動。
如果有人莫名地擔憂著選擇韓國瑜可能引致中共的統治,卻不憂慮「反滲透法」對於自由的恐怖滲透,那這個人或這個群體,等於全心全意地向新的獨裁施行禮讚,或是頂禮膜拜。
反滲透法不是什麼別的,它就是一部為一個獨裁者或獨裁政府所量身打造的,對付政敵、甚而是對付任何反抗者的法律。亦即,它是一個「專擅權力」的法律措施,是替「專擅權力」進行偽裝、裝飾、欺騙的外衣,讓人誤以為這是合法的法律舉措,但實則卻是藉法律去執行搜捕、迫害人民的獨裁統治手段。
表面上,這部法案指涉的是「滲透」這個行為,但實底裡,它就是對付自己的人民。它並不是針對外部敵人,而是針對被擁有「專擅權力」的政府所懷疑的一切內部人民、或團體。
不妨看看它的內容,過幾天就會變成真正法律的這部草案明定,任何人不得接受「滲透來源」的指示、委託或資助,進行捐贈政治獻金及影響選舉罷免、公民投票,違反者可處5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科或併科500萬元以下罰金。
其次,任何人亦不得受滲透來源的指示、委託或資助,進行遊說行為,違者處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科或併科100萬元以下罰金。如果是以強暴、脅迫或其他非法方法擾亂社會秩序,或妨害合法舉行之集會、遊行,甚至可處1年到7年不等的有期徒刑,拘役或科或併科500萬元以下罰金。
但何謂「滲透來源」卻語焉不詳,主要是三類,一是境外敵對勢力的政府及所屬組織、機構或其派遣之人;二是境外敵對勢力的政黨或其他訴求政治目的的組織、團體或其派遣之人;三是由前二款各組織、機構、團體所設立、監督管理或實質控制之各類組織、機構、團體或其派遣之人。
而所謂「境外敵對勢力」,草案則明定為,「與我國交戰或武力對峙之國家或團體。主張採取非和平手段危害我國主權之國家或團體,亦同。」
依據如此廣泛的定義,「滲透來源」可能是對岸的任何人,甚至是台灣內部的人。首先,「境外敵對勢力」指涉的應即是對岸的中國共產黨及其政府,但這個政治集團底下所治理的所有團體、組織、機關或人,都可以被認定為「滲透來源」,譬如大名鼎鼎的「阿里巴巴」、「騰訊」或「百度」,雖都是民間私營企業,卻也都是這個境外敵對勢力所「監督管理」的組織、機構、或團體。那麼它們都可能成為「滲透來源」,這些公司所派遣出來的任何人,比方說一個業務、一個秘書、一個工程師,也都可以被認定為「滲透來源」。
與這些公司、單位有所往來、接觸的任何台灣民眾,就都可能因為莫名其妙地被扣上進行「滲透」的帽子,而被處以三、五年甚至是長達七年的有期徒刑。
十八世紀末到十九世紀初,曾經經歷法國大革命的法國著名的政治思想家邦雅曼.貢斯當曾經如此論述所謂的「專橫權力」,他說:「如果放縱專橫權力,它就會不斷擴張,以致最微不足道的公民都會突然發現,它已經全副武裝地針對自己而來。」
貢斯當警告:「專橫權力最初只表現為在極罕見的條件下使用的最後手段,最終卻會變成解決一切問題的日常手段。」
這部「反滲透法」顯然不是用來對付中共的,而是用來在台灣內部對付人民與政敵的,它以懲處「行為」為名,遮蔽了它的懲治對象:也就是二千三百多萬的「人民」。究其實,它就是一部將「專擅權力」合法化的法案,亦即,它是就是讓一個合法的政府走向「非法化」的開端。
現在看來,這部法律似乎只會在很罕見的情境底下被拿來運用,將極少數的、的確有著被滲透嫌疑的人繩之以「法」,但就如貢斯當說的,它將從一個不得不爾的「最後手段」,變成習以為常的「日常手段」。不妨想想,當到處都是看起來「罪證確鑿」的「滲透」案件,經常有一些人被依此一法律而被囚禁、拘役、罰錢,這個島嶼上的人們還有任何的自由?
當所有的住在島上的居民,與任何對岸的公司行號、機關團體來往、或交流時,隨時可能被舉發,或被安全部門的人逮捕,兩岸互動交流將開始萎縮,以至於走向最後的凍結、分隔,台灣人民將會發現,對岸竟然重新回到了1987年以前的「鐵幕」的年頭,然而,究竟是誰被關進了「鐵幕」?中國大陸,還是台灣島?
質言之,「反滲透法」是一部時空錯置的荒謬法案,它以「冷戰」思維指導網路與數位時代,將早已千絲萬縷交纏一起的兩岸,試圖以一部法令禁絕相互的互動,而真正能達到的,卻只是禁錮人民、打擊異己的效果,為開闢一個新穎的獨裁政體而披荊斬棘。
更荒謬的是,制定這部法律的正是聲援香港「反送中」運動的政府。但送中的「逃犯條例」只是一部正常的「引渡」法律,只是因為可能被送到中國受審而令人心生恐懼;「反滲透法」卻是如假包換的政治「整肅」法案。如果我們讓這部比「送中」條例更恐怖的法案通過,無異於將雙手拷上手銬,將自己送上了被奴役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