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佛研究院盛讚,在蔣經國的領導下,台灣成為東亞地區最具政治和經濟活力的政治實體。(圖/取自蔣經國臉書)
優傳媒記者胡智凱/綜合報導
美國史丹福大學胡佛研究院今(18)日公開前總統蔣經國的私人日記,內容涵蓋1937年到1979年間蔣經國的親筆日記,目前僅供現場閱覽。
胡佛研究院表示,蔣經國在1978年至1988年間擔任中華民國總統,他的日記讓世人有機會看到,蔣經國做為台灣領導人,引領台灣從威權過渡到民主,並經歷了極具挑戰的冷戰時期。
胡佛研究院盛讚,在蔣經國的領導下,台灣成為東亞地區最具政治和經濟活力的政治實體。
根據《聯合報》引述胡佛研究院公布的蔣經國日記原文:
美國大使於16日清晨2時謂有極緊急事,要求來見,果不出所料,通知美國將於68年1月1日承認共匪,同時與我斷交,當即以嚴肅之態度,向其提出最嚴重之抗議,內心憤恨痛苦,事已至此,身負重責,只好以理性處理此一大變,當即約見黨政軍負責人員商談16日宣布非常法3條,並停止進行中之選舉,以先安人心,18日召開中央全會,討論中美關係有關問題,為期一天,大家悲憤,但意見一致,由於群眾之行動增加了,不少情緒之不安寧,幸財政金融和經濟情況無變動,乃示民心知安也,27日美國政府代表團於夜間抵台北時,受到示威群眾之嚴重干擾,乃是極為不利之意外事件,使我預布的一盤有利的棋,變為不利,群眾難以控制,深以為憾,代表團見了2次,開了2次會議,沒有協議,亦未破裂,代表團29日下午返美。
從上述記載,可以發現蔣經國對於我與美斷交、「中」美建交早有預判跟布局;當時儘管他內心「憤恨痛苦」,但仍「理性處理」。
不過,計畫趕不上變化。蔣經國在日記中表示,美國政府代表團抵台的時候,受到示威群眾嚴重干擾,使他原先所佈下的棋局變為不利,而最後也未跟美國代表團達成協議。
據當時影像紀錄,由時任美國副國務卿克里斯多福為首的美國代表團車隊遭到群眾圍堵,還被雞蛋砸得滿車都是。
台美雙方之後雖未達成協議,但美國方面在1979年4月10日由總統卡特簽署《台灣關係法》,重新定義台美關係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