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新住民樂做志工 偕公婆歡喜付出

慈善新聞網/ 2019.11.22 00:04

庭涵(右一)說,感恩公公婆婆(左一、二)多年來的照顧和教導,如果當初沒有婆婆的引導,她不會認識慈濟,今天不知道會變成怎麼樣的一個人。

  來自越南的新住民阮庭涵,自2001年起先是來臺工作,進而學習華語文,最後甚至嫁來臺灣定居,與臺灣結下近19年的深厚緣分,感念在這塊土地上總是幸運地接觸到友善、美好的人事物,在婆婆的影響之下走入慈濟善門,從慈濟人文的薰陶慢慢學習,到如今樂於做一位歡喜付出的志工,幾年前鼓勵公婆雙雙受證後,自己也終於透過見習、培訓的過程中,於今年即將受證成為正式的慈濟志工。

阮庭涵(右二)要當新住民和慈濟的橋樑,接引更多鄉親走入慈濟大家庭,讓在臺灣生活的鄉親姊妹,也能像她一樣,因為慈濟而讓自己的小家庭更幸福圓滿。

  2001年從越南來臺灣工作的阮庭涵,工作兩年後於2003年先回越南,同年再來臺灣師範大學語文中心學習中文,2004年,經人介紹認識了先生石偉輯,同年兩人共結連理,阮庭涵正式成為臺灣媳婦,然而由於語言、飲食、文化和習慣等生活差異,剛步入婚姻的庭涵一度過得並不快樂。

  雖然有公婆先生的疼愛,她不需外出工作賺錢,只要照顧好家庭和一雙兒女,然而身為新住民,對阮庭涵來說有一股無形的壓力,她必須教養好兒女,不希望孩子因為她是外籍媽媽而被歧視或貼上標籤,因此在管教孩子時特別嚴厲,總是說一不二,要孩子對她絕對服從,否則動則打罵,這與疼愛孫子的婆婆彼此偶爾產生了衝突、冷戰,關係一度緊張。

接觸慈濟之後,阮庭涵也開始帶著孩子參加慈籃(慈濟青少年籃球家族聯誼會),以及書軒小志工等活動,親子一同成長。

  婆婆陳芬潭對慈濟理念很認同,二十多年前曾熱衷參加慈濟各項活動,但後來因忙於工作及照顧家庭無法順利通過志工培訓而中斷,她不忍庭涵離鄉背井又鬱鬱寡歡,希望媳婦能擴展生活圈,接觸正向團體,便開始積極打聽適合庭涵的慈濟活動,於2013年開始庭涵加入了的「親子成長班」及「大愛媽媽」,慢慢學習到慈濟人文精神,也愈來愈喜歡慈濟大家庭,只要有活動就會去參加。

  2016年庭涵被詢問,是否要進一步參加志工見習與培訓,她反而先想起了婆婆這些年總是幫她顧孩子,她才能外出上課、認識慈濟、加入慈濟,也是婆婆的支持與鼓勵,所以她要先成就婆婆和公公,做他們的後盾,推動他們先參與見習培訓,2018年初,公婆倆終於順利受證,婆婆感動地說,能夠完成她二十多年來的心願非常感謝媳婦,庭涵不僅照顧家庭,也是親戚朋友都誇獎稱讚的好媳婦,因為庭涵的努力,讓他們的家庭能同行菩薩道,一家人更同心、更幸福。

  庭涵也接著公婆的腳步參加見習培訓,今年即將受證。她說,感恩公婆多年來的照顧和教導,如果當初沒有婆婆的引導,她不會認識慈濟,如果沒有接觸慈濟,她不知道今天她會變成怎麼樣的一個人。培訓這段時間,庭涵也學習到更多對待尊長應有的態度以及教育孩子方法,對於曾經因管教孩子的問題而和婆婆大聲說話,她要鄭重地向婆婆說聲:「媽媽,對不起」。

  未來,庭涵要當新住民和慈濟的橋樑,接引更多鄉親走入慈濟大家庭,讓在臺灣生活的鄉親姊妹,也能像她一樣,因為慈濟而讓自己的小家庭更幸福圓滿。

(撰文/顏福江、丁碧輝,攝影/林豐隆、林家如、阮庭涵提供)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