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電腦的創辦人賈伯斯(Steve Jobs)過世8年,但奪走他性命的腫瘤「神經內分泌腫瘤」,卻還是一個聽起來相對陌生的病名。即使發病,也需要平均5~7年的時間才會被確診,雖然腫瘤生長緩慢,但也因為這樣很難早期發現。
最無聲的腫瘤
低血糖、熱潮紅、反覆腹痛、反覆胃潰瘍、腹瀉、咳嗽、心悸、氣喘、發熱、皮膚炎、盜汗,這些看起來普通的症狀,背後卻可能藏著一個「不知道那是什麼」的癌症警訊。比起常聽到的肺癌、肝癌、乳癌等十大癌症,「神經內分泌腫瘤」,即使聽到了也不知道那是什麼,更不用說知道怎麼去檢查或是尋找治療方式了。
「神經內分泌腫瘤,就是神經內分泌細胞長出的腫瘤,可以長在身體的任何地方。大家應該有聽過『小細胞肺癌』,其實就是指『肺部長出的神經內分泌腫瘤』。」台北榮民總醫院腫瘤醫學部主治醫師陳明晃說。
當身體各處的神經內分泌細胞癌變,就會長出神經內分泌的癌症腫瘤,陳明晃說,像是胰臟負責分泌胰島素的「胰島細胞」,如果癌變,就會變成「胰臟的神經內分泌腫瘤」,分泌過多的胰島素,讓人產生嚴重的低血糖症狀,賈伯斯就是罹患這種癌症。
神經內分泌腫瘤小檔案
發病原因:不明,任何人都可能發生。
罹病比例:在台灣,約10萬分之1.5的罹病率,每年大約有1千名左右的新病例。
好發年紀:不一定,但多半成年、中年之後才發病,10歲以下幾乎不會發病。
好發族群:以家族史為主,比如帶有MEN1的基因的人。
好發位置:60%是胃腸道,30%是肺部,10%是其他部位如甲狀腺、腎上腺、腎臟、乳房、攝護腺、子宮。
治療方式:手術、放療、化療、荷爾蒙抑制劑、標靶。
五年存活率:第一期90%,第二期80%,第三期50~60%。
回頭看家族史,才發現這個癌症已經持續4代
神經內分泌腫瘤學會理事長黃燦龍說,其實神經內分泌腫瘤要診斷,最好是看「家族史」。他曾有一個案例,是一名30幾歲的王先生,當一確診「胰臟的神經內分泌腫瘤」,只不過過了2個月,他的妹妹也同樣確診神經內分泌腫瘤。
這時家人開始察覺不對勁,把大家都帶去檢查,結果發現他的爸爸、弟弟都有,最後追溯到已經過世的爺爺,可能也是因為胰臟神經內分泌腫瘤發生肝轉移而過世的。
「這就是MEN1的基因突變!是最常見的神經內分泌腫瘤突變型態。」黃燦龍說,當時王先生的2個小孩都還小,但也很擔心發病,只能持續追蹤,沒想到在大兒子15歲時,也開始發病。一家人長出腫瘤的位置從胰臟、副甲狀腺、腦下垂體,到最容易惡化的縱膈腔都有。
陳明晃說,因為會有症狀的人實在太少,即使有症狀,也多半是腹痛、腹瀉等很普遍的症狀,所以會發現的人,多半都是在健康檢查的時候才發現的。「這些症狀要持續4週以上、一直反覆發作,不管怎麼治療都沒有效果,醫師才會懷疑可能是癌症,但在這之前要發現很難。」
所以陳明晃建議,每年做一次健康檢查,包含胃腸鏡、腹部超音波、肺部低劑量電腦斷層等,才可以及早揪出這些可怕的因子。
你想要什麼樣的健檢,按>>這裡就知道。
>> 加入 Heho健康 LINE@ 好友,健康知識不錯過!
延伸閱讀
第一次健康檢查該做什麼?一張表告訴你這些項目必做
高死亡率胰臟癌殺死眾多名人,5種高危族群這樣篩檢才正確
文/盧映慈 圖/何宜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