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醫療網/記者李依如報導】蘋果創辦人賈伯斯、資深藝人馬如龍,皆因罹患神經內分泌腫瘤離世,神經內分泌腫瘤是一種罕見癌症,因為症狀不明顯,導致許多患者就診時為時已晚,成為「沉默殺手」。一名65歲王女士被確診為此病前,只感覺右腹有些疼痛,沒想到腫瘤已占據大部分肝臟,錯失及早治療時機。台灣神經內分泌腫瘤學會理事長黃燦龍表示,這種罕見癌症只有30%的患者會有症狀,透過超音波、內視鏡、電腦斷層、CGA抽血檢查,還是有機會提早預防治療。
「罕見癌症」神經內分泌瘤 六成好發於胰臟、胃腸
黃燦龍說明,像王女士的案例並非首例,神經內分泌腫瘤(簡稱NET)是一種會分泌荷爾蒙的惡性腫瘤,六成好發於胰臟和胃腸道器官,但全身各處器官或組織都有可能生長,是一種極為罕見的癌症,每10萬人僅約2-3位會罹患,但因症狀不明顯加上診斷不易,平均確診時間需要5-7年,因此治療即晚期不在少數。
十大症狀不可忽視 醫師籲:警惕但勿恐慌
神經內分泌腫瘤又可分功能性「會分泌荷爾蒙、會產生臨床症狀」及非功能性「不會分泌荷爾蒙」兩大類。功能性的腫瘤會釋放荷爾蒙到人體內,導致許多症狀發生:低血糖、熱潮紅、反覆腹痛、反覆胃潰瘍為最常出現,其他還包括咳嗽、心悸、氣喘、發熱、皮膚炎、盜汗等十大警訊。
臺北榮民總醫院腫瘤醫學部主治醫師陳明晃提及,若在無任何慢性病史的情況下,卻出現低血糖多次,則應提高警覺。民眾不須因暫時出現警訊過於恐慌,如果症狀持續數周以上,且經過初步診斷,吃藥後仍無明顯改善,建議到腸胃內科、消化外科、新陳代謝內分泌科及血液腫瘤科做進一步檢查。
腫瘤生長速度分三級 90%會轉移至肝臟
陳明晃強調,進入確診階段,後續的追蹤與治療是一大複雜難題,醫師將依據腫瘤生長速度建議患者合適的療法,由慢至快分別是一到三級,由於第三級患者的腫瘤生長速度快,因此,採用化學治療等全身性治療會較有幫助。另外,因近90%患者都會轉移到肝臟,若僅出現肝轉移,以局部控制觀點,經由動脈栓塞或電燒療法將有明顯助益。
學會成立十年 疾病衛教努力耕耘
過去10年,學會組織群一直在疾病衛教上努力耕耘,去年意識到成立學會後,可更直接整合跨科別的醫療資源,包括消化內外科、內分泌科、腫瘤內科、病理科、影像醫學科、核子醫學科等專家們,透過定期會議探討患者案例與治療新知,為患者找出最佳治療方案,讓各科醫師們在第一線檢查時,能意識到久病不癒的十大症狀,有可能是神經內分泌腫瘤。
每年11月10日世界神經內分泌腫瘤日,規劃多樣衛教活動增加民眾疾病意識,也持續努力整合跨科別醫療資源,為患者找出最佳治療方案。
【延伸閱讀】翻轉罕見人生! 爭取醫療、社會福利權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4029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