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預防寒燥咳嗽 食療+穴位按摩擺脫咳嗽

慈善新聞網/ 2019.10.15 11:04

木耳是膠質性的食物,對預防寒燥咳嗽有易。

  秋冬季節變換,您是否也成為咳嗽一族?因為一咳起來就很難停下來,實在不堪其擾。其實,從中醫的角度來看,這種咳不出痰的情況是由肺臟所引起。當燥邪入侵,位於五臟六腑的最高處的肺臟便首當其衝受到影響。

  當呼吸道黏膜不斷受到冷而乾燥空氣刺激,身體的防禦能力下降。因「風寒外感」,人體在秋天自然地排汗而耗損大量的水分、再加上氣候乾燥會耗掉更多的水分,所引起的咳嗽就會偏向「燥咳」,若病人本身又患有過敏性疾病時,在咳嗽還可能誘發氣喘,兩種因子加在一起,導致咳的頻率及強度就會變大。

  長時間的咳不停,結果會讓氣管黏膜容易受傷,因為乾燥,黏膜要修補時所分泌的黏液就會更稀少,當傷口要癒合時,所出現的搔癢感,往往使人更想咳嗽。此外,溫度變化大,或吃一些燒烤、油炸、辛辣等刺激性食物,會進一步引起氣管收縮,讓燥咳更嚴重。

  通常寒燥咳嗽的族群,以體質虛寒或過敏的人居多,好發的時間多數在半夜三點以後到五點之前,溫度降得最低的時候,因冷熱的變化刺激而讓人想咳嗽;另外,老人家陰血虧虛,或情緒起伏大、生活緊張、熬夜的人,也容易有燥咳問題。可採用滋陰潤燥的治療方式,也可透過飲食調養,或搭配穴位按摩,都可有效擺脫惱人的咳嗽問題。

秋葵是有易人體的蔬菜。

  飲食小叮嚀:建議以膠質性的食物,或水分多一點的食物,像木耳、海蜇皮、珊瑚草、秋葵、皇宮菜等,煮起來黏液性較多,有益於身體補陰。而中藥材部份以麥門冬、熟地、阿膠等,也具有補陰效果。

  透過穴位按摩,能發揮止咳的效果。建議有空就常按,每次持續順時針旋轉,左右手交互按摩30秒~

  合谷穴:位置在大姆指和食指的虎口間 補氣,可預防受到風寒。  足三里穴: 正坐屈膝,於外膝眼直下3寸,距脛骨前脊一橫指處取穴 調整脾、胃功能。  魚際穴:手掌處,在第一掌指關節後,掌骨中點 可緩解咽喉疼痛。  中渚穴:在手指背第4、5掌指關節後方凹陷處 可補充咽喉黏液,不會口乾。  復溜穴:在太谿穴直上2寸,跟腱前緣 補腎水、滋潤皮膚。

(撰文╱大林慈濟醫院中醫科中西醫整合醫學組主任葉家舟,攝影╱大林慈濟醫院、慈濟基金會提供)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