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大學SPACE企業研究院執行院長劉寧榮教授,日前在港大開學典禮上發表演說。(圖/翻攝自香港大學)
優傳媒採訪中心/綜合報導
香港反送中運動持續近四個月,港府公布最新數字,香港旅遊業衝擊最大;香港大學SPACE企業研究院執行院長劉寧榮教授,日前在港大開學典禮上發表演說,以五點看法點出目前問題和解決之道,呼籲大家用理性之道去化解矛盾和衝突,必須把所有的成見和仇恨放下,用寬容之心去尋找解決之道。
劉寧榮教授演說全文(下):
只求目標不求妥協
任何一個人、一個企業、一個國家都有自己的目標,但我們常常無法按照自己的意願去實現我們的目標,所以妥協很重要。
英國首相強生說,「寧願死在水溝,也不要延遲脫歐。」這是典型不妥協的例子,我們真的無法知道這會將英國推向何方。中美貿易戰打了一年多,雙方不妥協,是無法達成協議的。
政治是妥協的藝術,妥協不是一定要放棄原則,而是透過退讓和協商取得暫時的共識。所以妥協是任何一場運動,以及你實現目標過程中必須考慮的一個核心問題。
9月2號,我們終於看到了一個小小的變化,政府回應了一個訴求,正式撤回修訂「逃犯條例」。我認為修例這件事本身沒有錯,但人們感到恐慌和憂慮,政府是否可以選擇別的方式來解決問題,包括台灣殺人案的嫌疑犯,包括中央政府講的長期躲在香港的300多位「有名有姓」的大陸逃犯。
如果面對各界的憂慮,找到其它的方法,就不一定需要這樣硬性地去修例,也許就不會引發這次危機。當然了,也有觀點認為,不管有沒有修例,香港的危機遲早都會爆發的,因為真正導致大家上街的修例已經停止了,但暴力卻沒有停止,甚至提出了「自決」、「香港獨立」,甚至打倒、推翻政府的口號。
導致危機惡化的另一個因素,是特區政府面對危機非常遲鈍,與這座國際城市的形象不吻合。當100萬人上街的時候,政府必須思考背後的原因。當商界、法律界、和外國人社區強烈反對修例時,政府並沒有了解其中的緣由,去做任何溝通和解釋工作。
身為香港基本法委員會委員的香港大學法學院教授陳弘毅,都建議「港人港審」的妥協方案,政府卻沒有想如何做出妥協。而修例又在中美發生貿易戰時推出,成為中美角力的一個戰場,演變成一場完美的風暴,讓香港就這樣在沒有任何預警的情況下跌入一場這麽大的危機。
如果沒有辦法通過妥協解決問題,那麽這個社會是很難往前走的。我希望香港會有平靜期,可以給大家提供更多的時間,理性地思考香港應該如何走出目前的僵局。
我最近接受採訪的時候被問到,在特首宣布撤銷修例之後,香港的局勢會向哪個方向發展?如果借用香港經常出現的颱風作比喻的話,現在的危機應該是掛8號風球,是否會改掛更為嚴重的10號風球,還是更小的3號風球呢?我主觀上希望能變成3號風球,但有人擔心目前的暴力很難停止,局勢還會惡化,8號風球可能還會升級到10號風球。我個人認為可能會在8號風球上維持一段時間。而10月1日則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時間點。
香港機場的暴力衝突令我恐懼,因為這勾起了30年前的記憶。歷史有著驚人的相似之處,我們必須思考如何避免重覆歷史。所幸至今暴力衝突不斷,至少沒有發生死亡事件,中央政府也沒有定下死線。但目前的僵持局面無法破解,時間拖得越長,妥協的餘地就越小。不幸的是在這場風波中,你可以說有外部勢力的參與,有台灣勢力,也有美國勢力,美國民主基金會從來不隱瞞自己在全球進行「顏色革命」。
但不要忘記,外因最終還是通過內因起變化的。不管有多少外因,包括有媒體報導示威者曾在奧斯陸受訓等等,如果沒有內因,是不可能發生這樣規模的抗爭的。只有各方沈靜下來,在平靜期中尋找出路,香港才有希望。
香港已經進入了一個新的時期,我無法說是好是壞,因為它可以向完全不同的方向發展。不過三個月的動蕩還是有價值的,香港所有的深層次矛盾在這場危機中暴露無遺,沒有人可以再回避。如果這是化解矛盾必須經歷的一次陣痛,那這座城市的燃燒起碼是值得的,這是我從這個事件中看到的唯一好處。但妥協是化解香港矛盾的必經之路,這是我想講的第四點。
只有仇恨沒有寬容
如果妥協是藝術,是實現目標的必要手段,那和解則是其前提條件,和解的基礎就是放下仇恨。曼德拉說:「當我步出監獄,走向通往自由的大門時,我若不把仇恨留在後面,那麽我只會繼續活在獄中。」
這過去的三個月裡,在香港所經歷的不只是你們表面看到的暴力衝突,對許多人來說,更加痛苦的是,朋友之間無法進行心對心的真誠交談,一些夫妻之間甚至無法正常交流,因不同立場反目成仇的也不在少數,這是非常可悲的。當政治淩駕一切的時候,社會就會失去秩序,就會非常混亂。
所以,我支持迅速進行平和的對話,我希望政府可以走的更快一點,看的更遠一點,徹底解決香港的深層次問題,如果無法解決這個問題,那麽民心也是不可能挽回的,另一場風波還是會出現。
我也知道眾多大陸朋友對香港發生的事情,對香港示威者的過激行為是非常不滿的。你們看到代表國家主權的國旗國徽被惡意毀壞,聽到極端者侮辱性地將中國人稱為支那人,自然會感到非常憤怒,這是可以理解的,因為他們連自己是中國人都不願意承認了。你們可以想像這些極端的言行,會在大陸和香港之間產生多大的隔閡。
而不少香港的人卻又看到大陸人來香港搶奶粉,新移民來搶機會、搶工作、搶福利等,但其實香港沒有這些新移民,香港很多保安、清潔、服務生的工作誰來做?剛開始大陸開放自由行的時候,香港有人說,那是一個公民自由遷徙的權利,並不是對香港的特殊照顧;當大量的大陸人自由行湧進香港時,又是同樣的人開始惡意地將大陸人標籤為「蝗蟲」。
極端勇武者對大陸人的仇視,還影響到所有說國語的人。我有一位居住在香港的台灣朋友,在香港第一次爆發示威時,去接小孩回家路過灣仔,穿過街道時被示威者阻擋,就因為說了國語,被十多個年輕人包圍咒罵,說他是共產黨,叫他滾出香港。過去大家都覺得匪夷所思的「港獨」問題此次越發明顯,而這也是民粹主義的一個特徵,連「泛民」陣營裏都有人承認分離主義運動在香港會慢慢成形。
相互間的負面看法加深了彼此間的對立,或者嚴重一點,已經產生了仇恨。這個問題如果不解決,必然會影響到大陸和香港之間的關係。這種負面的情緒左右兩地的民意的話,會給政策的制定帶來更大的困難。
所以,在這場衝突還沒有結束的時候,我們必須把所有的成見和仇恨放下,用寬容之心去尋找解決之道。如果沒有寬容心,卻糾纏於每一個細節,所有的人都能找到憤怒的原因,都能找到仇恨的理由。
這也是為何我始終堅持成立獨立的調查委員會,因為獨立的調查委員會有可能讓我們找出真相。找出真相的目的不是為了復仇,是為了讓大家平息傷口。我希望通過尋找真相的歷程,能夠讓各方放下仇恨,為香港找到出路,並化解兩地間的隔閡。英國作家切斯特頓就說過:「真正的勇士不會因眼前所恨而戰鬥,而是為了身後所愛。」
[PAGE_BAR]
今天我從五個方面和大家分享了關於香港陷入困局的一些思考。如果有何主題的話,那就是如何在忠於真相的基礎上,可以做到客觀、中立、理性。我們思考問題、認識問題、解決問題都需要回到「中庸之道」。中庸之道很多時候被人誤解,被看作是「和稀泥」。其實,中庸之道就是適中之道、理性之道、反省之道、寬容之道、和常人之道。
何謂適中之道?就是說話做事不走極端,需要找到一個最好的平衡方式。北宋哲學家程頤說,「不偏之謂中;不易之謂庸。」孟子也說「無過無不及」,都是同樣的意思。
何謂理性之道?那就是不受情感左右。《中庸》原文對中庸的定義如下:「喜怒哀樂之未發,謂之中,發而皆中節,謂之和。」這就是說,我們對喜怒哀樂需要持中狀態,保持平靜、祥和,但最重要的是對事情的判斷不要失去理性。柏拉圖在《共和國》一書中曾指出,一個正義的人是用理性來控制心靈和慾望的。
何謂反省之道?如果我們只會指責他人,而不去反省自己的行為和思維方式,我們就不可能從自己的錯誤中吸取教訓。著名教育家和哲學家杜威說,「我們不是從經驗中學習……我們是從對經驗的反省中學習。」曾子也說,「吾日三省吾身」,就是從不斷的自我反省中悟出人生之道。
何謂寬容之道?曼德拉當選南非總統之後,他邀請了當年他被囚禁時的兩位監獄看守來參加他的就職儀式,你是否覺得匪夷所思?但有如孟子所言,「學問之道,求其放心。」意思就是學問之道就是把失去的本心找回來,而此處的本心就是善心,寬容之心。
何謂常人之道?簡單一句話,那就是孔子說的,「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當我們在為自由呼喊的時候,我們不能以犧牲別人的自由為代價。當我們已經成功地向上移動並在社會上取得一些成就時,我們需要明白許許多多的人正在向上移動的過程中艱苦地掙扎,我們需要理解他們所遇到的困難與障礙,不以自己的成功來判定後來者的失敗,或者簡單地把他們的失敗歸咎於他們缺乏責任和承擔。我們必須創造更好的環境,讓所有的人都可以生活在相對公平與正義的世界中。為此,香港才能走出困局,大陸才能走出困局,世界才能走出困局。
這是你們在港大ICB的第一節課。選擇這樣的方式開始你們的學習旅程,是希望大家可以學會從不同的視角去看似乎已經是「黑白分明」的一件事。從企業的治理來講,如果把香港看作一個企業,為什麽會發生這麽大的危機,危機的原因在哪裏?香港與大陸的關係在2008年前是如此的和諧,為何2008年之後卻變得越來越對立?這種對立是如何造成的?我們需要問為什麽,而不是一味互相指責。
香港在回歸22年之後,政府的管治為什麽會出現如此大的危機?中央政府一直給予香港很多支持的政策,但為什麽這些優惠的政策得不到好的回應?2003年香港的「SARS」危機之後,開放自由行是件好事,從而幫助香港經濟復甦,但自由行最終給香港民眾的生活,帶來了負面的影響,香港特區政府有否防範這些負面影響的出現呢?
香港需要浴火重生,香港必須找到符合這座城市歷史和文化的管治方式。就算華人為主體的三個地方,台灣、香港、新加坡的管治都很不同。有人開玩笑說,台灣有民主、有自由,沒有法制;香港有自由、有法制,沒有民主;新加坡有民主、有法制,沒有自由,所以我們必須根據香港的特點探尋未來發展之路。
民主當然不是靈丹妙藥,因為在民主衰落的今天,美國、英國、法國,以及眾多歐洲國家都面臨治理的困境,看到「顏色革命」後埃及、北非陷進更深的泥潭,民主真的不可能解決所有國家的問題。
但如果我們不能夠理解年輕人對自由的嚮往、對決定自己生活方式的渴望、對實現自己價值的追求,那又如何實現有效的管治呢?今天香港面對的問題是:普選沒有機會,經濟發展無法普照大眾,年輕人又覺得自己無力改變這座他們生活的城市向前行走的軌跡,如何化解這個僵局是我們必須考慮的問題。
與過去40年不同,大陸的生活一天比一天好,畢竟大家都感受到經濟發展所帶來的成果。但中國這個故事,香港的年輕人是陌生的、甚至是鄙視的,這不僅僅是價值觀上的不同,而且是文化語境和歷史語境的不同,所以他們無法理解中國的巨大變化,而只看到了它的不足與缺陷。的確,這個中國故事除了經濟上的成功,迄今依舊沒有找到讓人激動的敘述。
暴力當然更不是解決問題的答案。過去三個月我不停地尋找暴力衝突不斷升級和仇恨不斷加深的原因,但仍然沒有得到滿意的回答。當我聽到一些年輕人擔心2047年之後的前景,不管這是否錯覺,但畢竟是存在的事實。
香港的年輕人在重塑自己身份的過程中,是否必須通過加劇與大陸的對立、增加彼此間的仇恨、甚至否認自己中國人身份這樣的激烈行為才可以實現呢?人的行為由認知所決定,但認知常常是偏差的。所以如何讓認知發生改變,讓兩地之間有更好的交流、更好的理解?這是開學典禮之後我請三位不同光譜和經歷的嘉賓和大家進行對談的主要原因,但我非常遺憾三位嘉賓對香港的前景都不太樂觀。
不管這場風波最終如何收場,我相信歷史是一面鏡子,我們不應該也不會重複以往的失敗。雖然我對這場風波在短時間內結束也同樣不太樂觀,但還是希望這次危機可以給香港提供一個新的契機。
我非常喜歡奧斯卡獲獎電影「幸福綠皮書」,劇中的主人公就說過,「You never win with violence. You only win when you remain dignity」 (你永遠無法因暴力而獲勝。你只有保持尊嚴才可獲勝)。他還說,「Being genius is not enough, it takes courage to change people’s hearts」(天才是不夠的,改變人心需要勇氣)。
我希望大家來到香港參加這次開學典禮,也是一次尋找真相之旅,在你為自己添加一段不同尋常的經歷時,學會用客觀和中立的角度去正視問題,用理性之道去化解矛盾和衝突,而我們更需要用真誠和勇氣去拉近彼此間心靈的距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