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科加護病房中,總是必須正面迎擊死亡,但伴隨的並不一定是讓病人讓家人全身而退的好結局。有時,病人仍會遇到千瘡百孔、疼痛、出血等場景,甚至經過這些犧牲之後仍然不能回應家屬聲聲的呼喚。
筆者我在師長帶領之下,於安寧病房執行人生當中的第一個安寧拔管。而當時不在加護病房執行的原因是因為,當時的安寧緩和條例,插管後是無法移除呼吸器的,加護病房完全沒有安寧療護的氛圍,也沒有人敢執行。但我卻深刻記著,家屬與病人在脫離呼吸器之後,真誠地與主治醫師道謝,與家人道愛和道歉。沒想到時隔數年,在加護病房真的可以讓病人好好的與家人相處了,再也不用綁手綁腳,沒有談話的餘地。
在我致力推廣重症單位的緩和治療,才發現加護病房工作的護理師,是完成病人在加護病房的倒數幾天當中能夠接受安寧緩和的重要推手,但這也必須仰賴護理師有良好的心理適應和陪伴技巧。
但是護理師對於安寧的接受程度,比醫師更快,每當團隊會議在論及病人的痛苦時,她們除了能夠仔細的詮釋病人與家屬的傷痛,也慢慢從重症是拚死拚活也要把病人救活的心境,轉化到體諒家屬和病人,以及尊重每個家庭的決定來照顧他們。
其實在加護病房內,真正讓家屬與病人恐懼的是未知的一切以及被隔絕的一切,也絕非只有末期病人才要這樣被關心對待,而是所有加護病房的病人與家屬都會面臨這種壓力。
身為一線照護的護理人員,若是以抽離的心思對待病人與家屬,就會失去同理心的能力,也失去了這分愛人的能力。期待在重症服務的整個團隊,能夠不被蜂擁而來的數據、監視器給淹沒,從照護中找到關懷人的價值,能陪伴著病人和家屬或哭或笑,帶著家屬和病人往過去看到生命交會的悲喜,往未來望見人生繼續前進的動力。「牽起你的手,陪你到最後」是重症團隊堅持守護的信念,即便是在加護病房,我們仍有這個能力和心意,一起和病人家屬圓滿這個生命。
(撰文:花蓮慈濟醫院、TCnews編輯部編輯/攝影:沈健民、彭薇勻)
【本文獲「志為護理」授權刊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