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子佼 徐巧芯 地震

長年周末陪伴偏鄉學童 慈科大羅淑芬獲師鐸獎

慈善新聞網/ 2019.10.01 00:04

羅淑芬和部落孩童打成一片。

  「教育能夠改變弱勢學童的未來!」身為布農族原住民媳婦的慈濟科技大學護理系副教授羅淑芬,長年帶領學生往返花東偏鄉部落,利用週末的16小時,安排課後輔導、衛生教育、情緒控管等,「不打不罵、用心用愛」的付出,只為了幫助學生找回自信的鑰匙,更因此獲得108年師鐸獎殊榮!

羅淑芬投身護理教育21年,用心陪伴弱勢學生,榮獲教育部108年師鐸獎。

  有感許多偏鄉、單親、隔代教養的孩子,難免會感到自卑、沒自信,羅淑芬老師不只照顧校內原住民學子,提供工讀機會、帶學生參加比賽,更從2013年起,主導「翻轉部落人生-從n×16個小時開始之假日部落教室」計畫,每週帶領學生到偏鄉部落陪伴孩童,最遠的台東利稻部落,往返車程至少六小時。

  在偏鄉部落,許多族人忙於務農、工作,無暇顧及小孩放學後的課輔或陪伴。因此,假日部落教室聚焦在孩童的課後輔導,宗旨是「不打、不罵」。除了基本的語文、數學,羅淑芬老師與學生更仔細觀察每個部落的問題,發想出符合部落需求的課程,像是暴力防治、口腔衛生等。

假日部落教室除了基本的語文、數學,也發想符合部落需求的課程。

  參加假日部落教室的學生志工,大多是原住民背景,能將一技之長回饋給部落,形成善的循環,也有不少在都市長大、首度踏入部落的學生。學生發現,護理工作不只在醫院有需求,社會各角落也有需要服務的地方。

  護理系二年級學生陳佳佑表示,在部落要自行採買食材、煮飯,打地鋪睡覺時甚至有蟲爬來爬去,簡直有夠「克難」,難以想像部落小朋友每天都在這樣的環境生活。起初孩子們防備心重,不肯聽話,直到互動久了才逐漸卸下心防,甚至,捨不得我們離開,只要看見小朋友們的改變,再累也值得。

  護理系二年級學生郭秀蓁表示,在醫院實習時最不喜歡兒科,總覺得和家長、小朋友溝通很困難。不過到了部落,一定要學著和小朋友相處,甚至要化解吵架、學習如何用更好的方式溝通。首度到偏鄉部落,發現小朋友不洗手就吃東西,脾氣還不太好,因此特別設計洗手步驟、情緒控制課程,原以為孩童會很失控,沒想到配合度很高,甚至,連家長也願意聽學生勸導,少吃檳榔。

羅淑芬每週往返偏鄉部落,陪伴學童的16小時。

  羅淑芬老師認為,這就是學習同理心的最佳機會,讓學生可以站在對方的角度去思考,嘗試易地而處、設身處地,才明白用心陪伴遠比物資多寡重要,更提前體會護理的價值和意義。

  專精傷口護理的羅淑芬老師,還發掘每一位孩子的天賦,結合心智圖、電子書等多媒體,讓學生研發傷口照護電子書、傷口教學模型、拍攝換藥影片等,更帶領學生參加國內外比賽,屢屢獲獎,不僅提升學生的自信心,更能貢獻專業,為傷者盡一份心力。

  108年教育部師鐸獎,經各縣市政府初審,與學者專家決審後,從167位候選人中,選出72位師鐸獎得主。羅淑芬老師投身護理教育21年,用心陪伴弱勢學生,強調老師就像燈塔,指引學生人生的道路,用心陪伴、傾聽、關懷,才能找回自信的鑰匙,勇敢無懼面對挑戰。

(撰文/徐瑩芷,攝影/慈濟科技大學、羅淑芬提供)

羅淑芬(右一)為部落居民量血壓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