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民眾似乎對斷交越來越無感。(圖/記者湯佳玲攝)
優傳媒記者湯佳玲/台北報導
上週對民進黨政府來說,肯定是難熬的一週。還沒來得及從索羅門與我斷交的衝擊中回神過來,馬上又被吉里巴斯揮下重重的一擊。蔡英文政府上台至今不到3年半的時間,台灣已經連續斷掉7個邦交國,國安會日前甚至先「打預防針」,預告今年底前還恐斷1~2個邦交國。人民該如何看待台灣斷交潮這件事?答案可能有些弔詭,連斷7國絕不尋常,卻又似乎是必然。
一、台灣人民如何看待斷交
根據台灣民意基金會日前公布的最新民調指出,有五成三的人不擔心邦交國持續流失的問題,有四成三的人表示擔心。有趣的是,跟2017年6月巴拿馬斷交相比,擔心邦交國減少的人少了3.8個百分點,不擔心的人增加了5.3個百分點。這顯示台灣人越來越習慣「被斷交」,也越來越多人對於斷交這件事情麻痺或無感。
這也可以從網路社群中,對於斷交潮的回應得到印證。例如,可以看到不少像是「支持不用金錢外交」、「最好全斷光,出國又沒差,小國也不去」等言論,許多網友不僅是無感,甚至升高到「支持」斷交。也就是說,台灣民心也發生轉向了,北京政府如果想利用斷掉台灣邦交國來打擊台灣的民心士氣,可能徒勞無功,反而會有反效果。
蔡政府的踏實外交面臨考驗。(圖/取自外交部「真誠的朋友」短片)
二、蔡政府的踏實外交面臨考驗
李登輝時期的金援外交,留下了28個邦交國給陳水扁;日前陳水扁自比是攻勢外交,雖然斷了9國,卻也與3國建交,等於是8年任期內,一共斷了6國;到馬英九時代,採取外交休兵,陳水扁留下的23國,斷掉一個非中共打壓因素的甘比亞,剩下22國;如今蔡英文不到3年半卻斷了7國,使得我現有邦交國剩下15國,到底是怎麼了?
雖然蔡政府總是喜歡把矛頭指向大陸打壓,大陸對台打壓是事實,卻也從來沒有停過,但為何先前的總統們都沒有在外交職權上失守這麼多邦交國?顯然除了大陸打壓,也有蔡政府本身的因素。但很遺憾,在國安會這份報告中,完全不見蔡政府對於自身兩岸關係和外交政策的檢討。
根據外交部的說法,蔡政府走的是「踏實外交」,也明白表示不會走扁時代的「攻勢外交」,再去新找邦交國。所謂「踏實外交」,外交部發言人歐江安指是回歸務實精神,台灣給出的東西要能互惠互利,而且不是對邦交國的政府官員有利,而是直接嘉惠於民,對該國人民有利,強調透明性和課責性。
「踏實外交」理念高尚,但連斷7國後,是否已經證明「踏實外交」面對國際現實已經行不通了,是否應該與相互連動的兩岸關係做個通盤檢討?如果一意孤行導致台灣成為國際孤兒,最該檢討的是蔡政府自己,給的是否是邦交國需要的東西,而不是一味怪罪已經存在幾十餘年的大陸打壓。
台美關係現階段很良好。圖為6月蔡英文總統出席台灣美國事務委員會揭牌典禮。(圖/總統府提供)
三、拿什麼交換失去的邦交
外交部表示,台灣外交有得有失,不要陷入邦交國的「數字迷思」,也該看看台灣和理念相近國家的外交突破。例如,因為台美友好,所以獲得66架F16V、108輛M1A2坦克;又如跟歐盟理念相近國家的友好關係,因此台灣被撤除漁業黃牌。
這或許也是外界看到蔡政府在外交和兩岸政策,可以如此一意孤行的信心來源根基:台、美關係史上最好。
站在外交的現實面,跟10個人口不到1萬的邦交國打交道,不如跟一個上億人口的大國打好關係,這或許就是現在蔡政府的思維,其實也沒有錯。不過,美國通過了一系列的友台法案,像是去年生效的《台灣旅行法》,已開放台美雙方高級官員互訪,但美國在台協會內湖新館開幕時,美方派員來台的層級仍然不高,美國「口惠而實不至」的友好,相信外交部應該心理有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