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肚子是很常見的問題,在工作壓力大,或是勞累、吃壞肚子的時候,就有可能會,但拉肚子的時候到底應該吃什麼?其實還是要看自己到底是什麼原因拉肚子。
先了解自己的拉肚子
在分辨拉肚子到底要吃什麼才能緩解,或是到底要不要去看醫生之前,要先知道自己的拉肚子是什麼原因引起的。
基本上,超過3個星期、斷斷續續的拉肚子,就算是「慢性腹瀉」,建議一定要去看醫生,可能是代表嚴重的疾病,像是大腸癌;而急性腹瀉通常是吃到不適合身體的食物(如乳糖不耐症的人喝了牛奶),或是感染發炎、食物中毒等,可以視自己的身體狀況,決定是否要去就醫。
看便便的顏色、形狀來判斷!
而要判斷自己的拉肚子到底是什麼引起,可以先從觀察糞便型態開始。雖然拉肚子的人,糞便通常不成形,但還是會有「完全水狀」、「鬆散狀」的差別,而顏色、黏稠度,也是一個判斷的標準。
大便有血/偏黑紅色
通常糞便裡面有血,是因為腸道有腫瘤、痔瘡,或是發炎造成的,超過3星期一定要去看醫生。
而除了癌症之外,急性期的疾病有可能是潰瘍性大腸炎、發炎性腸炎等,除了血便之外,會感覺糞便滑滑、黏黏的,像是黏滿痰的糞便,而且會有肚子痛,或是發燒的反應。
通常這種狀態,即使禁食還是會繼續腹瀉,不如補充營養幫助但因為腸道處在發炎的狀態,所以也不能吃加重腸道負擔的食物。建議多喝水,少吃纖維、精緻糖、脂肪與咖啡因,讓腸道有休息的空間。
大便不成形、像在拉水便
通常在急性發炎期,很容易拉出水便。比較有可能是食物中毒、急性腸胃炎引起,建議暫時不要吃東西,但一定要補充水分跟電解質。如果真的拉到整個人虛脫無力,建議還是到醫院吊點滴,補充營養,避免脫水。
大便鬆散
這類型,是指大便勉強有形狀,但是感覺鬆鬆散散,通常是因為吃了不適合身體的食物,像是容易乳糖不耐症的人喝了牛奶,或是容易脹氣的人吃了太多產氣的食物、吃了生冷的食物,或是水喝太多而拉肚子。
這種人只需要避開這類的食物,並減少喝水的量,幾天之後應該就會恢復正常。
拉肚子跟便秘交替
這基本上可能是代表工作壓力大、或是腸躁症,建議按照腸躁症的標準吃法「水+低纖維+低精緻糖+低脂肪+無咖啡因+避免產氣食物+低酒精」,像是太多的蔬菜水果、豆類等高纖維又容易產氣的食物,含糖飲料、運動飲料、果汁、咖啡、茶等,都不太適合,可以吃白飯、白麵、稀飯、水煮蛋、水煮肉、魚肉等好消化的食物。
>> 加入 Heho健康 LINE@ 好友,健康知識不錯過!
延伸閱讀
得肺癌卻拉肚子?免疫反應「副腫瘤症候群」提醒你癌症警訊!
吃飽肚子脹、大餐後拉肚子?用簡單3步檢查大腸健康!
文/盧映慈 圖/何宜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