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梅嶺 小林村 00929

慈濟人道救援國際肯定 顏博文多國研討會分享

慈善新聞網/ 2019.09.21 00:05

慈濟基金會顏博文執行長等人應邀出席,與多國專家分享慈濟以921地震為例,與災後各階段的賑災及重建模式。圖說:慈濟基金會顏博文執行長等人應邀出席,與多國專家分享慈濟以921地震為例,與災後各階段的賑災及重建模式。

撰文/顏福江攝影/顏福江

  因應2019年為臺灣921地震20週年,科技部在60周年系列活動中,特地舉辦紀念研討會,包含臺灣在內有來自全球31個國家,逾500位國內外學者,總計投稿發表377篇論文,其中,慈濟基金會顏博文執行長等人應邀出席,與多國專家分享慈濟以921地震為例,與災後各階段的賑災及重建模式,並由此主軸延伸發表防災、減災等相關議題,慈濟以豐富的人道救援經驗獲得一致肯定。

  由國研院國震中心、國家災害防救科技中心、科技部台灣地震科學中心共同舉辦的「921地震20週年紀念研討會」,分別有地震科學(Science)、地震工程(Engineering)與防災政策(Policy)三大主軸,與會專家學者們依此再向下區分各自相關的議題進行研討交流,慈濟基金會響應防災政策,顏博文執行長以全英文發表「Tzu Chi Disaster Relief Model In 1999 Chi-Chi Earthquake」,另執行長辦公室王運敬主任、慈發處呂芳川主任、慈濟災防組等人也共計發表與防賑災科技、減災心靈輔導等相關的四篇論文。

圖說:慈濟基金會響應防災政策,顏博文執行長以全英文發表「Tzu Chi Disaster Relief Model In 1999 Chi-Chi Earthquake」。

  依著慈濟證嚴法師曾提出「驚世的災難,更要有警世的覺悟!」更鑑於臺灣四面環海,位處地震帶,又容易受颱風影響,專家們紛紛提出預警,尤其,地層能量的釋放有其週期性,氣候變遷四大不調,以致於災難頻傳,慈濟基金會長年致力於天災或重大事故後,由志工就地付出、膚慰人心,亦時時心中莫忘投入災難援助的初衷與念頭,期待人人對於天災、氣候變遷有共知、共識、共行。

  慈濟從一次次的人道救援經驗中,累積並延伸出一套慈善賑災的模式,發表過程結合一張張真實相片,深入淺出帶著全體走入慈濟的歷史,清楚的為大家分析,慈濟在臺灣及國際賑災當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以及秉持「慈悲喜捨」原則與「無緣大慈、同體大悲」的精神理念,慈濟於災難發生時,透過六安計畫─「安心、安身、安生、安學、安居、山林安養生息」的流程,不僅提供災民即時的急難救助,更關切災後的重建。

圖說:慈濟基金會長年致力於天災或重大事故後,由志工就地付出、膚慰人心,其中,於災難發生時,透過六安計畫─「安心、安身、安生、安學、安居、山林安養生息」協助災民。

  慈濟歷經逾半世紀的淬鍊,在證嚴法師慈悲指示下,以「直接、重點、尊重、務實、即時」五大項原則,確保慈濟的慈善精神能永續傳承,進而增長無形的慈悲能量。對於驚世的災難不斷地向人類反撲而來,人人更應有居安思危的心態,在醫學上已經知道「預防勝於治療」,在此概念之下套用於災難的因應上,現在往前要做的就是「預防災難」,而2019年以「防災教育年」為方向,慈濟規劃推出「莫忘那一年」系列活動,呼籲大眾省思防災之際,進而落實在生活當中。

  慈濟基金會表示,對人,有著不捨眾生受苦難,對環境,有著不捨地球受毀傷,慈濟人再不同的國度,面對不同種族、文化與信仰的人們,總是應其所需而誠懇付出,展現「大愛」的精神,並且以愛鋪路,持續「以慈悲喜捨之心、起救苦救難之行、與樂拔苦」,至今,慈濟人的慈善足跡遍及100個國家地區,秉持「淨化人心、祥和社會、祈願天下無災無難」三大願景,持續關注並以實際行動,讓善行川流不息。

圖說:因應2019年為臺灣921地震20週年,科技部在60周年系列活動中,特地舉辦紀念研討會,慈濟基金會向多國展示慈善成果。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