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菸草可以吃嗎 陳傑憲 棒球

【白雁專欄】一到秋天沒感冒也咳個不停 常練虎爪法止咳又養肺

匯流新聞網/白雁 2019.09.20 10:50

白雁/氣學管理專家

進入24節氣的秋分,天氣明顯變涼,白天逐漸變短,夜晚來臨比較早。人體也跟著節氣有了不一樣的反應,尤其體弱者、抵抗力差、小孩、老人,容易產生秋燥,燥邪傷津又損肺,特別容易誘發咳嗽等呼吸道問題。養肺、止咳,是許多人秋天的課題。

隨著天氣變涼,很多人開始咳嗽,這種「季節限定」的喉癢乾咳,往往吃止咳藥也不見效,起因就是風燥傷津,咽喉缺少津液滋潤而乾燥發癢,就會出現越癢越咳,越咳越癢的症狀。

有人更是每到這時節都要發作一次,咳到不知如何是好?碰到這種情形,我分享一些自我調養的方式,不妨學起來,到底有沒有用,你試了就會知道!如果你沒有咳嗽,但有其他與肺臟相關疾病如支氣管炎、過敏、皮膚癢等,也可以用這些方法,做調理肺氣的養生保健。

肺為抵禦外邪的第一道防線,肺不好咳嗽很難好

秋天屬金,對應五臟為肺,肺在秋天是人體的火車頭。肺又是嬌臟,很容易受外在環境影響,且喜潤惡燥,在秋季受外邪侵襲機率高,就是中醫說的:燥令傷肺。

若本身體質虛弱,肺缺少元氣,容易使津液流失,特別是有不少人開始出現乾咳,喉嚨癢癢的,好像有痰但又咳不太出來,常常覺得喉嚨乾燥,喝水也無法止渴,這就是秋天最典型的「秋咳,燥咳」。

秋燥容易讓人虛火上升,唾液、汗液、淚液和各種體液都容易被消耗,而這些都屬於人體陰的成分。陰虛了,人體就會出現上述各種燥症,除了咳嗽的症狀,或是許多人的鼻子、嘴唇、口腔和皮膚都變比較乾燥。

肺主一身之氣,除了負責呼吸道,也主全身氣血循環,更是一身之表、主皮毛,有著抵抗外界邪氣入侵、調節體溫的作用,可以說是抵禦外邪的第一道防線。所以強烈建議,務必在節氣交換時刻,好好調養自己的肺,養好體質、提升抵抗力,迎接秋冬的到來,這樣才不會一直在咳嗽、感冒、過敏中渡過。

✔練氣功增加津液的流動,減少咳嗽

若想減低秋燥帶來的傷害,這時可學習練氣功調節身體的氣循環。我們的很多學員,這個時節都會勤練回春功,能有效增加身體津液的流動,幫助身體的水分分布均勻,避免乾燥帶來的各種身體不適。除了降低喉嚨不舒服,保持皮膚的水嫩,及潤滑所有開竅部位,包括鼻子、眼睛、喉嚨、陰道及肛門等地方,使它們保持潤澤不受損傷。

秋季鍛鍊身體,重在益肺潤燥,我們白雁氣功有個小功法「虎爪法」,可全面調理肺氣虛弱,在練習時會調動到氣戶穴(肺的窗口),能有效調理肺氣,幫助身體水液代謝變順暢,提升津液潤澤,促進呼吸順暢,對止嗽養肺大有幫助。

隨著練習過程,只要開始流出鼻涕,或是感覺喉嚨裡有痰要咳出,代表你體內的氣與代謝循環被調動起來了,堅持練下去,免疫也會跟著提高,就不會在季節改變時容易生病。

▲圖為白雁氣功學員們

✔中府穴調中氣,脾肺一起保養

為什麼要調脾呢?脾胃能將水穀飲食轉化成人體有用的液體,並將這些精微津液傳輸到肺,再由肺輸布到全身。如果脾胃運化功能失常,這塊土地缺水乾涸,生不出氣血津液來滋潤肺臟,肺氣虛弱,肅降無力,就容易出現呼吸系統疾病。

像是一到秋天就經常咳喘,通常是中氣不足,中氣就是指脾肺之氣,肺經起於胸骨旁的中府穴,中府就是中氣之府,也是脾肺之氣匯聚的地方,所以這個穴位可以治療脾肺兩臟的問題,像是氣不足、喘不上氣等。所以建議,秋天可以多按按中府穴以調養脾肺,可緩解各種秋燥,解除局部缺水現象。

✔叩齒攪海早晚練,咽津潤燥效果佳

還有一個非常簡單的「叩齒攪海」小功法,是古代中醫的重要養生術,早晚練一遍咽津潤燥,不花什麼時間、也不花一毛錢,就能達到了自我調養的功效。

1. 早晚刷牙後,身體放鬆,眼睛閉上,嘴巴微閉。
2. 上下牙齒適度的互相叩擊。先扣兩側後牙、臼齒,再扣門牙,最後犬齒。共36下。
3. 叩齒後輔以攪海。舌頭在口內貼著上下牙齒攪動約36下左右,先上後下、由內及外的順序。有唾液產生時,慢慢咽下。

▲圖為白雁老師

✔飲食也注重生津養陰,食酸味甘潤果蔬

這時也要管住自己的嘴,飲食也要注重滋陰潤燥。適合多食用秋梨、蘿蔔、柿子、淮山、藕、百合、蓮子、銀耳、芝麻、蜂蜜等生津養陰、滋潤多汁的食物。

中醫認為秋屬肺金,酸味收斂補肺,辛味發散瀉肺,所以秋日「宜收不宜散」,可適當多食酸味甘潤的果蔬;少吃辛辣燒烤等燥熱食物,避免加重燥氣;當然,熬夜或喝酒也容易加重燥象。另外,「肺氣太盛可剋肝木,故多酸以強肝木。」多吃酸食有助生津止渴,可加強肝臟功能,但也不能過量。

特別提醒:生病一定要看醫生,並遵循醫生指示治療。而氣功運動,是養生的一種方式,可以用來輔助調理身體。

※「虎爪法」小功法

照片來源:白雁氣功提供

《相關文章》

秋天憂鬱好發季 練練這招護肺又養心

過節不小心貪嘴吃太多 這樣顫掌輕鬆防三高飆升

【匯流筆陣】
CNEWS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mail protected],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份簡介。
CNEWS匯流新聞網:https://cnews.com.tw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