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說:馬來西亞人醫會上臺分享,左起為:葉勁言、廖晉輝、謝瑞智、董仁毅。
撰文/蔡翠容、李志成、黃淑惠
攝影/陳忠華
哪裡有需要,哪裡就有人醫!2019年國際慈濟人醫年會安排各國學員代表分享「人醫紀實」課程,其中,在亞洲地區,計有馬來西亞、新加坡學員代表分享。
馬來西亞團隊分享,說明目前推動的「無圍牆醫院計畫」,「落實無縫隙社區醫療的一部分,透過醫師、護理師、營養師、治療師、健康諮詢師、人醫會志工的家訪,再結合社區的合作夥伴——醫院、診所、藥房等醫療機構,進行完整的居家治療。」
馬來西亞葉勁言醫師表示,以前去居家關懷,要靠人工提報、人工記錄,往往要花很多時間,有時會延誤病情。現在透過「居家醫療資訊系統」,志工訪視病人後,即可透過手機上網提報,接著由人醫會團隊前往看診及治療,節省時間,也能及時處理個案的病情。
葉勁言醫師強調,馬來西亞的居家治療護理可以是傷口護理、居家醫療、甚至安寧緩和療護,他以治癒一個跌傷的中年父親和為93歲阿公清洗腳傷等,說明居家治療護理的重要與效果。
馬來西亞廖晉輝醫師則分享,有一個老伯伯因車禍受傷後沒有好好治療,等到人醫會接觸時已是腳部嚴重潰爛,身為小兒科醫師,他雖然能幫忙清創,但傷口還是愈來愈嚴重,只好求助外科處理。也應和了葉醫師之前提到社區照護需要盡可能普及,才不會讓貧病的人把小傷口拖成要動手術才能治好。
馬來西亞謝瑞智醫師則分享馬來西亞為難民義診的經驗,「至2019年7月止,在馬來西亞的難民人數有18萬人之多,大都來自緬甸,少部分是羅興亞人,百分之六十聚集在西馬的雪隆一帶,由於難民屬非法移民,不僅因貧困負擔不起費用,而且會被醫療中心拒絕收診......馬來西亞人醫會為達到難民醫療服務優質化,向著六大目標努力:定點義診、病人接送服務、慈善醫療轉介、孩童疫苗計畫、難民學校健檢、社區難民流動義診等。」
「斗湖市甘榜狄丁岸的居民大都是無國籍人士,還有人從事走私、販毒等,造成外面的人一般不敢進去,這就是所謂的『黑區』,更因為貧窮無法得到好的治療,直到2014年慈濟才獲得進入做健康檢查」。馬來西亞董仁毅醫師分享,他們從2017年11月在這塊黑區展開二天的大型義診,2018年開始每三個月定期義診,科別也由外科、內科、兒科,再增開婦產科、牙科等做更全面的療護。斗湖人醫會由董仁義醫師召集成立,從只有二個成員增加到現在的規模,義診受惠人數已累計超過八千人次,為黑區帶來光明的希望。
一直是海外義診主力的新加坡團隊,分享多年來義診準備及過程中的重點及心路歷程。新加坡人醫會自1999年到印尼協助義診後,學習到很多經驗,也奠定了國際義診的第一步,之後開始到菲律賓、柬埔寨、斯里蘭卡籌備及舉辦大型義診,到今年(2019)已經前進寮國,到目前為止已經服務六萬八千多人次。新加坡人醫會成員當初只有五位,至今已陣容強大,邱建義醫師幽默分享:「本來要找人(去義診)很不容易,現在想參加海外義診都要排隊了。」
圖說:2019年「國際慈濟人醫年會」安排各國學員代表分享「人醫紀實」課程,透過學員經驗分享讓各國人醫會學員能有實務分享的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