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子佼 徐巧芯 地震

從科技到慈善CEO 顏博文執行長談慈善永續發展

慈善新聞網/ 2019.09.17 00:04


圖說:顏博文執行長十年前加入慈濟,也不知道慈濟在九二一震災之後,為災區重建了51所學校。他感慨表示:「這個資訊的穿透率太低了。」

撰文/蔡翠容、李志成
攝影/林家如

  「為何很少談法(佛法)?」顏博文謙虛表示,「我比較喜歡談科技、永續,我很少談法。」因為怕自己認為自己「見山又是山」、怕自己「不求甚解誤人子弟」、怕自己「說的」比「唱(做)的」好聽。

  曾經是科技業上市公司的CEO,有因緣接觸佛緣,成為慈濟慈善事業基金會執行長,顏博文,一位沉穩有前瞻理念的慈善CEO,在「2019年國際人醫年會」中,從科技人的CEO到慈善的CEO,一堂「核心價值讓慈善永續發展」課程,述說一位專業CEO的信願行。

  「為何常談永續?」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宇宙間都有「成、住、壞、空」,生老病死,生住異滅,都會有永續的問題。他以臺灣企業譬喻,中小企業平均壽命13年;百大企業30年;而全球五百大壽命41年,像柯達(Kodak)持續了130年,諾基亞(Nokia)雖然仍存在,但目前已很少人使用它的產品。

  「『永續』是永遠都有續集,但是不會自然擁有,關鍵是在『組織』是不是能持續發揮它的『社會影響力(SROI, Social Return on Investment,或稱社會投資報酬率)』;引起社會共鳴、共識、共行,才能永續在社會運轉。」

  顏博文在進入慈濟之後,發現慈濟有太多好的理念與模式,但是外界知道得太少。就如他在十年前加入慈濟,也不知道慈濟在九二一震災之後,為災區重建了51所學校。他感慨表示:「這個資訊的穿透率太低了。」他又提及,一般企業組織追求的是公司短期的獲利,不像非政府營利組織(NGO),如同慈濟是非政府營利組織其中一員,是著重的慈善事業。


圖說:顏博文執行長正推動以「社會投資報酬率」來量化慈善的貢獻,希望讓社會大眾因此更理解慈濟慈善的社會價值。

  相對於企業,慈善的價值該如何衡量?如何取得平衡?都是我們需要定位的問題,定位正確才能永續發展。顏博文執行長語重心長地表示,傳統評量無法完全表達非營利組織的價值。資料顯示,2018年度慈濟志工動員數超過一千八百多萬人次,全年度受益人次超過三千萬人次,這樣的社會價值如何宣導出去?

  顏博文表示,慈濟志工的五項特色是無償、自費、自假、自禮、自捐,以2018年度無償所產生的經濟價值超過一百二十億,約為慈善總支出的兩倍;慈濟志工的自捐,令人感動,捐善款、物資、土地、房子、骨髓、大體…這樣的組合,全世界找不到和慈濟一樣的組織團體。

  慈濟基金會目前正在推動以「社會投資報酬率」來量化慈善的貢獻;顏執行長舉例,你帶給別人快樂,解除他人痛苦,翻轉了一家人,這要如何量化成「錢」來告訴別人。也就是以考量投入的成本將能夠創造社會多大的效益,並以成本效益的方式分析其影響力,換言之,就是投入一元給慈善,可以產生多大的社會效益,顏博文期望今年年底能有機會對外公布結果。

  2016年第四屆慈濟論壇中,社會企業共同主席也是哈佛大學商學院教授赫曼‧李奧納(Herman B. Leonard)提出,慈濟在面對災難發生時,什麼因素讓慈濟具有特別快速的動員能力?李奧納教授認為慈濟並非以目標達成為導向,而是為實踐其核心價值而動員;又為何能如此有效的去應對大型災難的高度不確定性、紛亂、紛擾、壓力的局面?他的觀點是,慈濟運作並非計劃導向,而是其核心價值的承諾導向。

  慈濟四大八法與聯合國所推動的17項永續發展目標能完全相對應,讓顏博文非常佩服 證嚴上人的遠見,「慈濟有很好的模式,很好的精神裡念,表現非常突出,有感動、有成果、有時效性,都值得與大家分享;像慈濟的無語良師、國際賑災、以工代賑,慈濟模式一定要全球認證。」像聯合國的以工代賑就無法如慈濟模式一樣成功,顏博文希望能多多對外發表、分享慈濟模式,以得到更多人的共識,一起參與、共享。


圖說:2019年全球國際人醫會在花蓮靜思堂召開,外國醫護人員向顏博文執行長提出疑問。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