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小林村 士林官邸 流星雨

駭客鑽SIM卡漏洞追蹤被害人位置 時間恐長達2年以上

匯流新聞網/編輯部 2019.09.16 16:56

匯流新聞網記者紀沈廷/綜合報導

難道科技越發達,人類的隱私就越加無所遁形嗎?難道手握著手機,就逃脫不了被監控的命運嗎?

行動網路資安業者AdaptiveMobile Security最近踢爆一個存在手機簡訊及SIM卡中的安全漏洞,並命名這樣的安全漏洞及攻擊行動為「Simjacker」,不僅能讓駭客監控使用者的位置,還能執行更有破壞性的行動。

Simjacker的攻擊主要是藉由傳送一個有特定程式碼的簡訊到受害裝置上而開始,它可以入侵手機內的SIM卡,進而執行惡意指令。AdaptiveMobile Security表示,攻擊簡訊有一系列的SIM Toolkit(STK)指令,能觸及手機上所安裝的SIM卡,只要SIM卡接受簡訊,就會將S@T Browser函式庫當作SIM卡的執行環境,藉此觸發手機邏輯。

相信大家都知道,SIM卡是電信營運商用來辨別用戶方案與服務的晶片,能夠用來存放使用者通訊錄,或是確保可靠的語音、資料或漫遊等服務,也可以從遠端增加新應用或服務,這些功能都歸功於內建在SIM卡中的STK應用程式工具包,其中之一的S@T Browser,最初設計是用來取得SIM卡餘額。STK其他功能還包含播放聲音、收發簡訊、撥打電話、提供裝置資訊、執行命令、啟動瀏覽器、傳輸資料等。

AdaptiveMobile Security指出,Simjacker攻擊是基於在系統允許特定的簡訊訊息,以及S@T Browser軟體的漏洞。觀察中發現,駭客目前的攻擊目的在於取得裝置位置及IMEI資訊,且論是傳送簡訊到攻擊目標,或是再藉由攻擊目標把位置及裝置資訊傳送到駭客指定的號碼中,在手機簡訊收發匣上,都不會出現相關紀錄,這代表即使你受害了,也全然不知。

另外,根據AdaptiveMobile Security的分析,Simjacker攻擊一間私人企業跟各國政府合作,針對特定目標展開監控,光是在單一國家,每天可能就多達100至150個人對象被鎖定,甚至一天被鎖定的攻擊對象高達300人。還有少數有價值的號碼,短短七天就被攻擊上百次,資安業者分析可能是有政府在某個時間點急著想追蹤這些人的蹤跡。

事實上,S@T Browser已經是非常老舊的技術,打從2009年後就沒再更新過,甚至漸漸被其它技術所取代,但AdaptiveMobile發現,大概還有30個國家的電信營運商還在使用這項技術,代表有超過10億人口會有Simjacker攻擊的風險。

不過,AdaptiveMobile沒有公布該私人企業的名稱或執行監控的國家,只表示遭到攻擊且成功被取得位置資訊的手機,幾乎囊括所有的品牌,從蘋果、中興、摩托羅拉、三星、Google、華為,一直到可安裝SIM卡的IoT裝置。

參考來源:Engadget、Tech Xplore
照片來源:Unsplash

更多匯流新聞網報導:
AI消費性產品全球熱賣 「消費者資訊」恐成發展隱憂

惡意程式大舉入侵iPhone 背後原因竟與「維吾爾族」有關?

【匯流筆陣】
CNEWS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mail protected],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份簡介。
CNEWS匯流新聞網:https://cnews.com.tw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熱門關鍵字:

監聽 資安 駭客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