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2019年國際慈濟人醫年會9月11日舉行

慈善新聞網/ 2019.09.15 00:12


「國際慈濟人醫會」是慈濟於全球各地,號召志願奉獻愛心之醫事人員,與慈濟志工共組醫療團隊,定期前往偏鄉海角義診往診、施醫施藥、濟助貧病眾生的組織。

撰文/TCnews新聞中心
攝影/慈濟基金會

  2019年國際慈濟人醫年會將於9月11日到14日,於花蓮靜思堂舉行,共有全球23個國家的人醫會成員抵達花蓮,參與此一全球人醫盛會。

  今年人醫會年的主題是「慈悲蘊智慧、人文育科技 」,有許多精彩的專業課程,以及豐富的人文課程,包括:慈濟醫療志業林俊龍執行長就「新的資通訊科技在長照之應用」發表演說。另外「居家鄰里照顧模式-以荷蘭經驗為例」、「台灣長期照護政策規劃」等專題演講,都是以探討長照問題為主。

  課程中的醫療問題包括:安排「中西醫合療座談」、「細胞 /基因治療發展趨勢」及包括內科、外科、牙科、中醫、護理、醫技專科座談與後勤志工專題研討等,都在會議中分組進行。此外也安排由慈濟大學校長劉怡均分享的「教育志業的影響力」,課程精彩可期。

  「國際慈濟人醫會」是慈濟於全球各地,號召志願奉獻愛心之醫事人員,與慈濟志工共組醫療團隊,定期前往偏鄉海角義診往診、施醫施藥、濟助貧病眾生的組織。

  「國際慈濟人醫會」的源起要回溯到三十多年前,從花蓮的一個小義診所說起。

  慈濟從花蓮開始進行慈善志業,證嚴法師看到了窮人的病苦,並見到許多因病而貧的案例;經過六年全省訪貧蒐集資料後,證嚴法師更加確定「因病而貧」的道理──家中有人生病,龐大的醫藥費往往拖垮家中經濟。

  證嚴法師以為,若能讓這些人及時得到治療,便不會拖延成重病,演變為貧病的惡性循環,因此構思成立義診所。於是,於民國六十一年在花蓮市仁愛街成立義診所。

  規模不大的義診所開始運作之後,志工性質的醫護人員只能為病人診療感冒以及糖尿病、高血壓等慢性疾病,急重症者則必須另由慈濟出資轉送北部大型醫院,不僅費用龐大,緩不濟急。因此體認到花蓮的醫療資源欠缺,才促成上人發心要在花蓮建醫院。

  隨著慈善志業持續推動,看到許多家庭即使家人有病,也因經濟或交通問題無法前來義診所接受義診,所以翻山越嶺地下鄉義診。早年義診的行跡,從花蓮行至台東,十幾年來不曾間斷;花蓮慈濟醫院成立以後,仍繼續義診工作。

慈濟人醫會的成立與理念

  慈濟基金會建立醫療志業之後,為使慈濟醫療志業普及化,惠及更多需要的人,台灣慈濟「 醫事人員聯誼會 」於一九九六年十月十二日晚間在台北分會健康諮詢中心舉行全省首次幹部會議,進行研討與經驗交流。

  聯誼會的成立不但能照顧醫療缺乏地區居民及慈濟照顧戶,也能為慈濟未來的醫療志業發展儲備人才。聯誼會召集人、當時的花蓮慈濟醫院副院長林俊龍表示,希望能藉此召募許多醫護人才,搭配社區志工、醫療志工,使每個社區都是一個小規模的醫療網。

  隨著菲律賓的離島外科義診規模漸漸擴大,以及洛杉磯義診中心成立,夏威夷的陳正誠醫師提出建議成立「醫療人員聯誼會」;後經上人慈示,正式定名「國際慈濟人醫會」TIMA(Tzu-Chi International Medical Association);其理念為:將分散於世界各地的愛心醫師及相關醫務人員,在慈濟本會的統籌下,有計畫地於世界各地選點救助病苦,並分享各地執行義診的實際經驗,以及互相支援。

  慈濟的大愛,自此隨著慈濟人醫會的全球開展,為世界每一個晦暗角落帶來光明與溫暖。

 


「國際慈濟人醫會」是慈濟於全球各地,號召志願奉獻愛心之醫事人員,與慈濟志工共組醫療團隊,定期前往偏鄉海角義診往診、施醫施藥、濟助貧病眾生的組織。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