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子佼 徐巧芯 地震

慈濟醫療執行長林俊龍談「智慧醫療」願景

慈善新聞網/ 2019.09.15 13:43


圖說:慈濟醫療志業執行長林俊龍在2019年「國際慈濟人醫年會」課程中,以「新的資通訊科技在長照之應用」為題,提出「智慧醫療」啟動的願景!

撰文/吳珍香、楊金燕
攝影/林家如、黃銘村

  「我們利用這些先進的科技,希望能將醫院高品質的醫療服務帶進社區,同時降低病人及健保的醫療費用;更盼望未來能延長部落居民的平均餘命,降低死亡率,這需要長期的努力」!慈濟醫療志業執行長林俊龍在2019年「國際慈濟人醫年會」課程中,以「新的資通訊科技在長照之應用」為題,提出「智慧醫療」啟動的願景!

  林俊龍執行長舉花蓮為例,林俊龍說,花蓮是全臺灣面積最大的縣市,幅員廣大,對許多偏遠地區而言,交通與就醫相對不便,「人口老化」更是當今在花蓮、臺灣,甚至是全世界的重大議題,隨著人口老化與環境變遷,疾病也會變得更為複雜,我們又該如何來因應?

  林俊龍指出,過去六年來,花蓮慈濟醫院嘗試以結合雲端科技的方式,來提升醫療服務。而之所以會發展雲端居家照護服務,要從六、七年前一位想回家卻回不了家的病人說起。當時那位病人住在安寧療護的心蓮病房,他很想回家,吵著要出院,但家屬考慮到住家沒有醫療設備及專業醫護人員,擔心沒有能力照護末期病人,堅持不願讓病人出院。

  這讓花蓮慈院及心蓮病房團隊開始想方設法,要如何才能讓病人安心出院呢?於是促成了發展「以雲端科技提供高品質及高可近性的末期病患居家照顧計畫」,透過多元的創新應用科技,來執行遠距醫療的概念。雲端資訊系統建置完成後,家屬在家中就可將病人的血壓、心跳、血中氧氣、血糖等生理變化數據上傳雲端,讓醫護團隊隨時監控病人的生理變化;病人及家屬有任何問題,也能透過視訊即時溝通。甚至如果照顧病人的外傭有語言困難,也能請印尼語、越南語等翻譯志工,即時協助翻譯與溝通。

  實際執行雲端遠距醫療照護系統後,發現居家病人的再住院率明顯下降,病人的醫療費用及政府的健保支出皆大幅下降,百分之九十以上的病人及家屬都非常滿意這項服務。

  雲端遠距醫療的成功,也讓花蓮慈院將這套系統推展到其他的科別、推向社區;同時結合衛教,像是疾病篩檢、飲食控制、復健運動等項目,照顧更多亞健康的社區居民。

  2018年,花蓮慈濟醫院在衛生福利部「健康福祉科技整合照護計畫」的支持下,結合產、官、學,以花蓮縣秀林鄉為示範推動地區,透過建置衛生所醫療資訊系統及花蓮慈院的遠距服務計畫,為秀林鄉一萬六千戶家庭健康戶口名簿歸戶。

  林俊龍分析,秀林鄉是臺灣面積最大的鄉,原民比例超過百分之九十,平均壽命要比臺灣其他地區低八到十歲,「他們五十五歲就算是老年人口,超過總人口百分之十七,交通又不是很方便,怎麼樣把醫療資源提供到需要的人身上,需要相當多的整合。」而此次設定的主要目標,是減少境外就醫、提升醫療照顧的可近性、完整性和效益,達到平均餘命的增加,讓失能及失智能減緩降低。

  這套雲端照護計畫以家庭為單位,進行跨醫療照護、社會福利、兒童早療系統的資訊收集及整合。同時培訓在地部落的「健康守門人」定期訪視,教導族人利用智慧穿戴裝置掌握自身健康,也教社區民眾如何以運動強身、如何在家做復健,延伸關懷與照護面,落實在地人照顧在地人。

  整體雲端計畫則是透過無線傳輸、健康福祉科技整合照護平臺、雲端儲存三者的接合,同時引進地理資訊系統,建立並提供即時、正確的照護者資訊。「這是以醫院為中心的設定,比如病人抽血檢查或做篩檢,血糖、血脂肪等數據馬上可以回饋到衛生所、到第一線,有需要追蹤治療的病人若有狀況,都能即時反應。」林俊龍說。

  花蓮慈院也引進最新的智能機器人,目前仍在訓練中,機器人可以發揮陪伴、提醒用藥、監測病人的心跳、血壓、氧氣以及運動指導等功能;也能將病人的生理測量數據回報給家屬及醫師

  林俊龍執行長說,本著「守護生命、守護健康、守護愛」的精神,結合雲端科技,這將是未來落實「長照」照護最堅實的利基。


圖說:慈濟醫療志業執行長林俊龍在2019年「國際慈濟人醫年會」課程中,以「新的資通訊科技在長照之應用」為題,提出「智慧醫療」啟動的願景!


圖說:各國人醫會成員用心聆聽林俊龍執行長對智慧醫療的分享課程。


圖說:各國人醫會成員用心聆聽林俊龍執行長對智慧醫療的分享課程。並不斷用手機拍照紀錄簡報內容。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