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怎麼會一直抖不停,而且一抖多年?排除巴金森氏症,罹患動作障礙疾病中最常見的「原發性顫抖症」,患者的雙手會不自主地顫動,連寫字、喝水、吃飯都需要家人幫忙。治療主要包括藥物與手術,但是,現在透過磁振造影導航聚焦超音波,簡稱「神波刀」的應用,則是提供患者一個不用開刀、非侵入性的新選擇。
顫抖是哪一種疾病?巴金森氏症VS原發性顫抖症
同樣都是顫抖,如何區分是巴金森氏症,還是原發性顫抖症?一般來說,原發性顫抖症顫抖通常是兩側對稱性一起開始,並以手為起始部位,但是仍然有10%的病人初期會以單側性的手抖為主要的症狀;而巴金森氏症的顫抖則多由單邊肢體開始。
1名64歲患者黃先生,在20幾歲時就罹患「原發性顫抖症」,雙手會不自主地顫動,因顫抖造成日常生活許多不便,甚至喝水或吃飯都需要家人幫忙。最近5年病情尤其嚴重,日前至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求診,經過神經部部主任暨動作障礙學會前理事長蔡崇豪教授所率領的「磁振導航聚焦超音波」醫療團隊幫患者治療後,黃先生不再為顫抖所苦。
還有1名74歲患者周先生,10年前罹患「原發性顫抖症」,雙手會不自主地顫動,導致周先生去銀行提款時,因為簽名時手會抖動個不停,引起行員和警衛的特別關注,以爲心虛所致,令他感到十分困窘。後來經治療後,寫字從"狂草" 變成了"正楷" ,手不再抖個不停,領錢也不再被誤會了!
原發性顫抖症:恐與腦幹與小腦損傷有關
中國附醫神經部主治醫師呂明桂表示,「原發性顫抖症」通常是顯性遺傳的對稱的姿態性或動作性顫抖,通常在青少年或老年時期發生,病情緩慢的進展。目前仍未有定論可能的病理機轉,大部分的研究認為和腦幹與小腦有關。
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神經內科主任陳睿正醫師指出,傳統上治療「原發性顫抖症」是以藥物治療優先,但大約有3成的病人,因藥物效果不好或副作用太大而無法適應。雖然還有開刀的選項,但是隨著「磁振造影導航聚焦超音波」的應用,患者不用開刀,且有機會大幅改善症狀。
磁振導航聚焦超音波」簡稱「神波刀」,非侵入性、無創口精準治療
「磁振導航聚焦超音波」簡稱「神波刀」,是非侵入性、無創口的精準治療,治療過程不需要麻醉,所以沒有感染、腦出血等併發症。磁振導航聚焦超音波需要精準定位目標,醫師透過螢幕操作,將聲束打到目標部位,磁振導航改善了定位錯誤所衍生的問題。
患者在接受治療當中,醫師會在病患身邊做顫抖評估,透過核磁共振的即時溫度監控系統,從螢幕上找出症狀改善位置,精準灼燒大幅提升治癒率。然而「神波刀」治療也有副作用,大約10%患者會出現身體刺麻感,以及走路不平穩等症狀。「神波刀」目前在台灣的適應症為自發性顫抖症,現階段尚未納入健保。
文章連結 http://www.top1health.com/Article/248/77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