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教育 照明商店 鬼妹

不要因為他失智就剝削他!失智症協會呼籲保護失智者財務安全

匯流新聞網/李盛雯 2019.09.07 13:13

 

匯流新聞網記者李盛雯/台北報導

失智人口快速增加,失智者財物剝削案件也增多,台灣失智症協會呼籲,保護失智財務安全,人人有責。

台灣失智症協會案例調查顯示,74位失智者在發生財物損失時,有34位尚未被診斷為失智症、65位尚無輔助或監護宣告,顯示財物損失可能是失智症早期徵兆,經常在不知不覺間發生。

失智者財務被剝削會帶來巨大金錢損失,甚至被冒用為人頭帳戶,法律上往往求助無門。

台灣失智症協會財務安全工作小組建議主管機關針對醫療、社會福利、金融、戶政、地政、法律、警政等單位,加強宣導失智症財務管理警訊,跨單位合作保護失智者免於被剝削的人權。

台灣失智症協會常務理事徐文智指出,失智症關懷專線近年來越來越常接到來電詢問買賣糾紛、投資理財糾紛、詐騙集團或有心人士騙取財物,或家屬爭產的情況。

失智者遭受財物損失時,往往因為尚未有監護或輔助宣告,或尚未確診失智症,無法確認行為發生時失智者的意思能力,在法律上經常被判敗訴,最終只得認賠並損失大筆金錢。

協會財務安全工作小組召集人李梅英理事表示,為了保障失智者及家庭免於財物被剝削,協會成立財務安全工作小組,集結各領域專家及輕度認知障礙者與照顧者,希望能找出預防策略,再向主管機關提出政策建言。

工作小組進行全台第一次失智者財物損失風險案例調查,共收集74份案例。結果74位失智者發生財物損失時,有34位尚未被診斷為失智症、65位尚無輔助或監護宣告。其中,財務剝削可能來自家屬(25)、詐騙集團(17)、朋友或同事(10)、商家(10)、陌生人(10)、金融(6)、看護(4)、法律(1)、社會福利(1)等人員。

財務剝削管道有透過金融服務(24)、買賣(21)、借貸(16)和理財(13)等方式,導致50位失智者損失動產、16位損失不動產、6位身分被盜用,僅24位採取法律訴訟救濟。

失智者家屬,同時也是財務安全工作小組成員之一的劉慧芳女士,多年來積極分享自身案例,期望引起政府及社會大眾對失智者財物剝削議題的關注。

劉女士的先生10多年前出現怪異行為,個性大幅改變、易怒、甚至被拐騙離家,被詐騙組織移轉大筆財產,損失上億元;詐騙組織還不斷恐嚇,造成家人極大恐懼及痛苦。

先生直到7年前才確診為失智症,在協會支持與法律諮詢下,劉女士定下來心來提出法律訴訟,然而,訴訟十分艱難,法官連台大、榮總的診斷證明都不接受,法律判決結果拿回不到一成。

協會法律顧問鄭嘉欣律師指出,台灣失智人口去年底超過28萬人,推估未來每年增加一萬人,財務安全議題不容忽視。

她建議主管機關針對醫療、社會福利、金融、戶政、地政、法律、警政等單位,加強宣導失智症財務管理警訊,跨單位合作保護失智症家庭的財產安全。

醫事專業人員宜協助疑似失智個案及早確診,並進行財務處理能力評估;社會福利專業人員在與失智症家庭討論照顧安排時,可及早提醒失智者及家屬使用財產管理資源,如信託。

金融體系人員須加強設計兼顧失智者需求與金融專業人員利益的商品與服務,並增進服務人員對失智症的認識與友善,如發現短時間重複申請補發存摺,應通知緊急聯絡人等。

戶政、地政、金融人員做為第一道防線,宜加強對失智症財務管理警訊的認識與因應方式,如發現短時間重複申請補發身份証,應通知緊急聯絡人等。

警政、法律體系做為最後一道防線,可分享現行難以處理的案例,並針對法律與制度上的缺口提出建議,如監護人監督制度。最重要的是,民眾應及早進行財務規劃,並與家人溝通協商,保障財務自主與安全,實現失智者免於財務剝削的人權,共創財務安全、生活安心的社會。

衛生福利部副司長周道君回應,失智者認知退化會遇到財務安全問題,以往照顧體系偏重在確診、身體與認知方面的照顧,現在要開始加強失智者、家屬及專業人員對財務安全議題的認識,例如社工與照顧體系需加強訓練,協助失智症家庭連結資源,提供更完整照顧。

立委陳靜敏指出,台灣的詐騙手段非常多元,對失智者財產安全是一大危機,不僅法律要提供最低保障,一般大眾更需提升對失智症的認知與友善。

立委吳玉琴強調,第一線公務人員與銀行人員,需要加強對失智症財務管理警訊的認識,例如看到有重複提款或多次換發存摺的客戶,就要提高警覺;也須加強一般民眾對監護與輔助宣告、信託,特別是最近三讀通過的意定監護的認識。

金管會主委顧立雄回應,目前即將步入中高齡的世代是擁有最多資產的一代,要儘早進行信託等財產規劃。未來也需加強銀行系統的註記,如果有早期徵兆,銀行應加強對客戶的了解與註記。

目前金管會在擬定監護支援信託,明年會著重樂齡財務管理,保護失智者免於財務剝削是需要努力的方向。

監委江綺雯多年來重視失智者人權,根據兩次調查報告的後續追蹤,目前金管會、司法院、法務部已開始加強法律與制度制定,例如意定監護契約範本、監護支援信託、供法院查詢的資訊管理系統,及強化監護人知能與諮詢服務等。

【匯流筆陣】

CNEWS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mail protected],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份簡介。

CNEWS匯流新聞網:https://cnews.com.tw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