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不知不覺房間越來越小?趁著假日來清出空間吧!

Heho健康網/HEHO編輯部 2019.09.07 09:00

不過哪個國家,總是會有許多離鄉背井在外打拼的遊子,在台灣共有近300萬的租屋人口,住在外面的人都知道租屋處的空間使用非常重要,明明才住進去沒多久房間裡的空間已經不夠用了,這時候就很需要好用的收納法來清除空間啦!

圖片來源:PEXELS

有台灣收納教主之稱的廖心筠,有10年櫃姐的工作經驗,在整理櫃位倉庫時發現自己的收納天賦,利用自創的「聯想性收納法」,將所有物品的款式、顏色、尺寸和數量轉化成圖像,記憶建立在腦海裡,因此比一般人更了解物品特性,能在短時間內掌握空間收納概念。

她在書中《從家開始的美好人生整理》教導了大家正確收納,來整理自己居住的環境,如果能夠閉著眼都能確認說出抽屜或箱子裡的物品,才代表是真的完成收納了!

正確收納 4 心法

1. 集中:全部拿出來

舉個例子,有個女孩把鞋子放在鞋盒裡,在還沒有集中的時候,她覺得並不多。但是,當我們拆掉所有鞋盒,依照鞋子的類別:平底鞋、高跟鞋、楔形鞋、休閒鞋、球鞋、靴子等,一字排開。看著眾多的鞋子,她突然沉默,從來不知道,自己無形中買了這麼多,一直以為自己少了哪種又繼續買,一字排開後發現,自己什麼都不缺。

集中能幫助你了解擁有的數量,不過也是所有人最崩潰的點。因為所有的東西都要挖出來分類,看起來比原本還更亂,堪稱是整理的黑暗期。很多人會問我,為什麼連收好的也要拿出來?其實道理很簡單。人都是懶惰的,覺得某處應該還好,就會想直接跳過,例如不想把折好的衣服攤開來檢視,不想把紙箱拆開查看,沒有徹底拿出來集中的結果,就會讓整理不徹底。集中,能讓你了解擁有物品的真正數量和自己的現況。

面對一片凌亂,總是煩惱、無從下手?很多人會拿個箱子全部掃進去,但這樣的做法只是「眼不見為淨」,一樣沒有整理,只是換一個地方堆而已。面對這樣的困境,我獨創一個非常、非常簡單的方法,稱為「三袋分類法」,這方法適用各年齡層,從孩子到老人都能學會。

資料來源:《從家開始的美好人生整理》/ 創意市集出版

接下來,走進你雜亂的空間裡,舉凡你看得到、所有是紙類的東西,例如書籍、紙片、信件、名片、雜誌等,全部都掃進紙袋裡,不需要分類也不用整理,只要把紙類放進紙袋就好。接下來,把所有你看得到,空間裡像是布或織品的東西,全部塞入布袋裡,像是衣服、外套、襪子、圍巾、毛巾、圍裙等,然後剩下的,不是布也不是紙的雜物,全部塞進塑膠袋裡就好,就這麼簡單!

2. 篩選:過濾和丟棄

整理時最常出現的問題就是:面對一大箱物品,拿出需要的之後,就往著剩下的發呆、放空,也不知道怎麼處理,然後一天就這麼過去了。其實真正的過濾、篩選方法是:先丟掉確定不要的!

也就是說,面對一大箱物品,你先挑出確定已經可以丟棄的。例如壞掉的食物、過期的發票、發霉的包包、底掉了的鞋子,這類一看就知道是垃圾的物品。當你去蕪存菁,丟掉確定不需要的物品後,剩下留在箱子裡的,才是你需要的,將這些再做更細的分類和篩選。

再來是回到上一步「集中」,把同類物品拿起來看看,問一問自己的感覺,若你的答案是「好喜歡」,代表這樣東西給你很棒的感覺,被這樣的物品包圍會有幸福感,請你務必留下來。舉例:這件T恤是涼感上衣,很喜歡穿,因為每次穿都得好輕、好舒服。像這樣有美好感覺的物品,都值得留下來。

第二個感覺是「不知道」,若這個物品對你沒有任何感覺,覺得「食之無味棄之可惜」、可有可無、不喜歡也不討厭,但留著也不會使用的這一類,都屬於「不知道」,這樣的物品就適合捐贈或送人。舉例:你已經擁有很喜歡的星巴克限量城市杯,但面對家中的股東會紀念杯,卻沒有任何感覺,也根本不知道哪天才會用。像這樣的東西,就適合捐贈或是送人;也許你不愛的物品,在別人手裡是最棒的寶貝。

第三個感覺是「可是」的物品,只要你的感覺裡有可是,代表你對它有疑慮或是否定感;只要是這樣的東西都可以直接丟棄或淘汰了。舉例:衣櫃裡有件毛衣,你說這毛衣很好看,可是不小心洗到縮水了。「可是縮水了」,代表即使你放到天荒地老,它還是縮水。這樣的東西留著,下次打開衣櫃再看到,它還是被你跳過,所以又何必留著占空間呢?只要有「可是」感覺的物品都可以直接淘汰。

對了,要記得,所有「好喜歡」的物品都應該留下。至於「不知道」的,可以用大紙箱裝起,累積好了以後再寄出。「可是」和要丟棄或淘汰的,要用大的黑色垃圾袋裝起,回收或丟棄即可。利用紙箱和黑色垃圾袋可以快速區別垃圾和捐贈,不用一再回去打開確認到底是要捐還是要丟的,讓頭腦更清晰。

圖片來源:《從家開始的美好人生整理》/ 創意市集出版

3. 分類:正確分門別類

到府教導收納常常會發現一些有趣的現象:家裡會亂,多半是隨手亂放導致。例如主臥室有洗碗精,廚房裡有化妝品,廁所有文具用品,床底下看到沙拉油,書房有個燉鍋等,每樣物品都放錯位置,但住的人卻覺得合理?其實我們忘了最簡單的一件事:東西在哪使用就應該放回哪裡。

我最常問他們的三個問題就是:這是什麼?你會在哪裡使用?多常使用它?然後,依照物品類別分類,再依照屋主習慣分別放到所屬空間,最後依照使用頻率做收納。東西分類好之後,不用急著把它收納起來,可以先用紙袋或籃子裝起,確定大小和數量後,購買需要的收納盒或收納物品,再做最後的定位,收納才不會功虧一簣。

面對物品時,很多人不知道該怎麼分類,而且分類整理不是按照場所別,是物品別。例如現在要分類包包,就應該把所有的包包都集中起來一起整理,才能統一整理收納,否則又會在其他空間看到同類物品,又要重來一次。當然分類有很多方法,每個人習慣不同,適合的也不一樣。

圖片來源:《從家開始的美好人生整理》/ 創意市集出版

4. 收納:回歸到對的位置

收納是把東西放在對的位置上。成功的收納,必須是你閉著眼睛都能知道某樣東西放哪裡。一般傳統型爸媽整理的方式,就是看到哪裡有空位就放著,或是亂藏起來,最後就會發生「明明是自己收的,卻怎麼也想不起來、找不到」的窘境。原因是,他的收納和邏輯沒有同步,導致物品收了是收了,但根本跟自己的邏輯聯想沒有連在一起,導致怎麼想,都想不出來放哪。 

收好,只是一個大概,大概在某一個地方,大概在那一區。但是收納不同,收納根據邏輯習慣和聯想,把物品放在正確合理的位置。所以想到某件物品,就能很確切地說出它正確位置和數量。

就像我們在處理電腦桌面的資料分配時,會很明確的把所屬功能分類出來,例如音樂的資料夾放歌曲,相片的資料夾放旅遊照,文件的資料夾放公司報告等等;每個資料夾功能不同,內容物也不一樣。當你需要文件時,你不可能會到相片的資料夾裡面找,而是直接到文件裡面就能找到。這是在操作電腦時,大家很習以為常的觀念和做法。

其實你的家也一樣!想像一下你的家是一個電腦桌面,每個房間是不同功能的資料夾,你希望在這個房間做什麼事,就賦予這房間像資料夾一樣的功能。相對的,所屬的物品很自然就能直接歸位、對應到正確的空間裡。

※內容授權自《從家開始的美好人生整理》,本文作者為廖心筠,創意市集出版。

>> 加入 Heho健康 LINE@ 好友,健康知識不錯過!

延伸閱讀:

毛巾出現小黑點又黏滑怎麼辦?這 4 招清洗法毛巾變乾爽

想喝酒卻又不想喝醉?零酒精啤酒喝多了也不怕

不知不覺家裡變成了倉庫?是因為這些地方出了問題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