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陳小凌】台灣旅德次女高音石易巧單身闖樂壇,2012年起即獲得烏爾姆劇院聘任至今,此次返國,9月6日在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表演廳,9月8日在台北國家兩廳院演奏廳舉行藝術歌曲獨唱會,帶來19世紀末維也納作曲家以古典詩作入樂,把對於人生的疑惑與矛盾譜入曲中,「包括康果爾德『告別之歌』與馬勒『悼亡兒之歌』等人的動人作品。
旅德次女高音石易巧返國獨唱會。陳小凌攝影。
石易巧2012年起獲聘為德國烏爾姆(Ulm)劇院的駐院獨唱歌手,合約一年一簽。2014年在烏爾姆劇院的理查‧史特勞斯歌劇《玫瑰騎士》首演中擔任要角Octavian,就獲得德國藝評家的好評,成為當時德國歌劇院駐唱獨唱家裡唯一唱主角的台灣人,也是該劇首演後,當地樂評唯一點名提到的演唱新星。
2016是豐收挑戰的一年。德國《西南報》年度回顧評選中,以台灣聲樂歌手之名被評為2016年度歌手。評論介紹,石易巧在《羅恩格林》中飾演的妖女歐杜魯得(Ortrud)猶如《維特》中飾演的夏洛特般出色,是紮實又耀眼的次女高音。
去年烏爾姆劇院領導階層大換血,重新考量班底成員,10位簽約歌手只留3位,在與新藝術總監及執行長面談之後,石易巧獲得留任,再次見證了石易巧的演唱實力。
石易巧畢業北藝大音樂研究所,畢業後赴德獲得特羅辛根音樂院藝術家演唱文憑。最高獨奏家文憑以及柏林 Hanns Eisler音樂院室內樂藝術歌曲碩士,現為德國烏姆劇院駐院獨唱家。
石易巧自稱是「放山雞」,出生屏東務農大家庭,小時候就是個野女生,騎腳踏車滿山跑,從小真的喜歡唱歌,「我個性很男孩子,遇到困難或是挫折,回到家開瓶啤酒,看恐怖小說或電影,哭一哭,然後繼續準備隔天的演出。」她給自己3到5年時間,有機會要再去更大一點的劇院磨練,「烏爾姆劇院就像我在德國的家,在家裡就是很舒服,但舒服不見得是好事情,要有不同的刺激。」
石易巧表示,19世紀末的維也納充滿各種不確定,音樂會挑選了五位作曲家的藝術歌曲,從他們的歌曲中,不難窺見他們也都直接或間接地受此風格創作派影響。他們以奔放的視野詮釋莫里克、呂克特等詩人的古典詩作,更對生命、生活、情愛,有了更多不確定感和疑問,他們將這麼多矛盾疑惑,以及多層次的情愛,試圖譜入曲中,而留下許多令人回味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