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一宇醫師為新生兒檢查。(照/台北慈濟醫院提供)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一名懷了「龍鳳胎」的孕婦,因子宮頸過短,即使做過子宮頸環紮手術,依然不斷宮縮、安胎困難,在懷孕27周時就早產,姐弟兩人出生時分別只有750公克以及960公克,且因為嚴重呼吸窘迫症候群、肺出血、早產兒呼吸中止症等急症,必須緊急治療,所幸在醫療團隊妥善照護,3個月後成長至約2千公克平安出院。
台北慈濟醫院兒科部醫師蘇一宇表示,台灣每年約有20萬新生兒,未滿37周就出生的早產兒占了8到10%;由於許多器官尚未成熟,早產寶寶面臨諸多健康問題,其中又以腦部傷害、呼吸狀況與視力影響最大。
蘇一宇指出,28周前出生的早產兒,有3至4成會出現併發症,造成長期的發展問題,譬如腦性麻痺、腦室內出血,必須透過復健恢復功能;而視網膜會在胎兒時期35至36周左右發育完成,早產兒因為被迫從胎兒循環轉換成嬰兒循環,高濃度氧氣刺激下,眼球血管生長活躍,產生拉力,若未及時處置,嚴重將致視網膜剝離受損。
不僅如此,在胎兒時期連接肺動脈與主動脈的肺動脈導管,在足月孩子出生後會關閉,但早產兒常常無法自行關閉,造成血液灌注肺動脈,出現呼吸問題、肺出血甚至心臟衰竭等緊急狀況。
蘇一宇說,早產兒的照護重點在「走在疾病前」,醫師除了針對症狀給予治療外,更要預期孩子每個階段可能出現的問題,及早追蹤、預防。以這對龍鳳胎為例,出生後陸續出現呼吸窘迫、肺出血、早產兒呼吸中止症候群,醫療團隊除依狀況緊急插管外,也陸續給予表面張力素、腎上腺素、咖啡因等藥物,並使用呼吸器穩定呼吸,度過危險期。
醫療團隊之後更按時追蹤孩子身體情況,腦部超音波與視網膜檢查皆無異常病變;再透過母乳哺餵輔以母乳添加劑補充維他命D、鐵劑等營養素,現在定期於門診施打預防針預防感染,追蹤是否有發展遲緩問題以及早復健治療。
高齡產婦、懷胎年齡過輕、子宮頸閉鎖不全、發紺性心臟病、腎病、感染、抽煙、飲酒或胎兒先天異常等,蘇一宇提醒,皆可能造成早產,早產兒風險雖然較足月兒高,但新生兒科的醫療技術已較過往先進、成熟,只要了解孩子、悉心照顧,寶寶也能健康長大。
照片來源:台北慈濟醫院提供
【匯流筆陣】 CNEWS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mail protected],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份簡介。 CNEWS匯流新聞網:https://cnews.com.tw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