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apink 蘿拉 蔡阿嘎

媽媽走了,我該何去何從?黑手阿良的照顧之路,反應真實的照顧者心聲

華人健康網/圖文提供/博思智庫 2019.08.30 15:00

黑手阿良的照顧之路

阿良是家中老么,因為家裡其他兄長都有不錯的工作與成就,偏偏就屬他從小念書就不行,所以只好做一名黑手,專門修理機車,薪水雖然不錯,但和其它手足相較之下,難免有些落差。

因此,當家中長輩生病時,他就被期待回來照顧父母,加上當時的他只是受僱的學徒,大哥就覺得:「你就回來家裡,不要做了,薪水我們照給你!」後來,他就離職回家做全職照顧者。

不過,當疾病走到了晚期,媽媽即將進入彌留期,他表現出強烈的依戀與不捨。和他會談之後,才看見這份不捨中,除了母親是他每天照顧陪伴的人,感情的維繫十分深刻;另外一個部分,則是未來的他該何去何從?

因為以後再也沒有理由,向哥哥們開口拿生活費了,他必須自食其力。可是,現在的他已經四、五十歲了,體力不比以前,也沒有特殊技能,此時的他該怎麼重新開始?再加上長期投入照顧的過程,沒有時間結交異性伴侶,更沒有自己的家庭,內心就感到無比慌張。

身為一名照顧者,除了慌亂之外,自己又該如何重新詮釋這一段生命歷程?在付出血汗、青春之後,可以在生命經驗裡面得到些什麼養分與力量?

我在與阿良對談時,感受到一個相當珍貴的部分, 在於陪伴媽媽的整個過程中,能夠每天陪在旁邊,善盡照顧,無形中感受到一種價值,可以真的照顧自己媽媽的價值。

「現在的社會,能找到像我這種孝子的人,已經很少了啦!」從他講話的過程中,可以發現他有看見自己的價值,在社會孝親觀念較為淡薄的現代,他其實頗為自豪,無形中肯定了自己的行為

根據中華民國家庭照顧者關懷總會(家總)調查,有兩成的照顧者,因為照顧而離職,但這群照顧者離開職場後往往就「回不去了」。

家總推動「三個月畢業照顧者中途職場實習計劃」,邀請結束照顧工作的「畢業照顧者」參加,同時結合社工、心理、職能輔導等各方專業,希望能夠協助他們重返職場。(以上描述摘自中華民國家庭照顧者關懷總會)

另外,子女若在結束照顧工作後,想投入職場,也可選擇從事照顧服務工作開始,慢慢的重回職場,建立自己的社會支持網絡。

肯定照顧價值,體會生命的共生

整個社會上,對於照顧者的肯定很少,但是照顧者卻相當值得受肯定。

我們可以想像一種場景,當長輩生病躺著的時候,兒女就是幫忙把被子蓋好,可是有一種貼近,是連他躺著的時候,枕頭、頭髮都要幫他喬好位置,透過這個動作,可以知道彼此的關係非常靠近。

一個四、五十幾歲的中年男生,把照顧的細節變成一種日常習慣,雖然媽媽的話可能並不多,但兩個人之間卻是充滿溫馨與溫度。「我感受到跟父母的生命有種神秘的連結與理解,從這個連結中感受到了愛。」在照顧的過程中,很多照顧者都會這麼說。

平常聽到這些說法可能會覺得虛無飄渺,甚至有點唱高調,可是直到自己親身經歷,包括幫長輩洗澡、換尿布、擦屁股,那麼直接的照顧之中,自然會有一種感觸,感受到一股來自於生命的力量,帶有樸實性與普世性,讓照顧者覺得並非一無所獲,認為自己所獲得的東西,可能遠比兄弟姊妹還要多。

當我們跟一個生命是可以如此靠近,產生互相正向依附的時候,就是一種生命的共生。

建構屬於自己的生活

子女在承接照顧長輩的責任時,其實是在走一段生命的體驗,同時經驗付出、欣慰和失落的過程。

在失落的課題上,確實是需要被支持,這也是我們一直鼓勵照顧者,在生活中要能建構一部分屬於自己的生活,除了是照顧壓力的調適,也是未來回歸生涯的後盾。

如果把照顧的子女替換不同的年齡階層,有些人可能很年輕,比如說三十幾歲,那個時候剛好孩子也還小,所以就一併照顧孩子和父母,照顧了幾年下來,小孩長大或父母的照顧模式轉換成機構方式,此時,可以放開照顧責任時,可能還年輕,大約落在四十、五十歲。若有經濟上的考量,可能就必須試著重新回到職場。

然而,因為過了就業的最佳時期,已經找不到對等的工作性質,只能夠找到比較基本或勞力工作,此時就會面對自我期待的調整,進入了角色的適應與考驗。

【喘息咖啡館,和你談談心】

各司其職,家中每個人都重要

家庭中的全職照顧者,確實付出相當多的心力,然而其他家庭成員,也有各自需要承擔的部分,有的人可能需要工作,用來支應家裡的開銷,或是有的人可能已經結婚了,需要照顧自己的家庭,還要照料原生家庭,中間也會出現分配上的討論。

如同戰場上,有人需要衝鋒陷陣,上場殺敵;有人作為替補掩護,預備戰力;有人則是後勤補給,照顧傷兵。

每個角色可說各司其職,各盡其份,持續開放溝通的管道,彼此了解各自的努力與付出,才能一起成為成熟的照顧者、成熟的陪伴者及支持者。

轉化關係,重新修護兩代感情

本書所要關懷探討的核心,正是「兒女對於照顧長輩」這件事,有時候大家會認為,這個年代談「孝順」有點太過八股了,其實是因為還沒有貼近每一個故事的心路歷程。

假使有機會詢問當事人:「為什麼要這樣做?」她可能會說:「因為從小就是盼望媽媽能夠看見我,現在她終於看見我了,過去一兩個月,甚至一兩年的把屎把尿,對我來說,那叫做值得!」

她們不是為了得到「孝順女兒」這個稱號而做,而是單純的因為,她跟爸媽之間終於可以放下心結,重新修復了關係的那個渴望。

本文出自博思智庫《當父母老後,兒女面臨高齡長輩老、衰、病、死的情緒困頓與出口》一書

文章連結 http://www.top1health.com/Article/110/77859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