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肝沒有神經,生病了一般很難察覺,但如果已經排除掉其他常見的抽筋原因,還是常常出現抽筋的症狀,那有可能就是這個沉默器官在說話喔!
肝膽腸胃科醫師錢政弘曾在節目「醫師好辣」中提到,曾有一位病人因下肢水腫所以抓了消水腫的中藥來吃,之後小腿的水腫有消掉,但反而開始抽筋了,後來透過超音波檢查才發現,原來是肝硬化造成的!
肝臟是我們負責蛋白質合成很重要的器官,肝硬化、慢性肝炎患者其支鏈胺基酸、牛磺酸可能會較低,而這兩種激素又是骨骼、肌肉方面合成蛋白質所需的元素。缺少的話,運動神經會不自覺地放電,造成抽筋。
那要怎麼分辨呢?
大多數人都有抽筋的經驗,抽筋的原因有非常多種,天氣太冷、運動缺水都是常見的原因,但如果這些都不是主因,那到底要怎麼判別呢?
一般抽筋有下列原因:
- 體液電解質不平衡:通常是因為中暑、運動、嘔吐、腹瀉等等,水分大量流失,但水分與鹽分卻補足的不即時,導致體液中的電解質流失。
- 周邊血液循環不好:常在冬季發生,因為溫度低血管收縮,影響血液循環導致抽筋。
- 運動疲勞:因長時間的反覆運動,造成肌肉使用超出負荷,就很容易抽筋。更何況運動又會讓人大汗淋漓,容易脫水。
- 缺鈣、鎂:其中最需要注意的是孕婦,因為需大量的鈣質來胎兒的生長跟孕婦的需要,一天需攝取到1000mg,孕婦若鈣質補充不足,會易造成血鈣濃度過低,引起神經傳導失常就容易抽筋。也須關注鎂的攝取量,因為缺鎂會干擾維生素D與鈣的利用。
- 緊張:有些人會因為情緒太緊繃,感到腹部、腳部會不由自主地抽動。
一般會發生抽筋原因都沒有發生在自己身上,卻還是持續異常的抽筋,那就得小心了!加上肝是無聲的器官,肝硬化、慢性肝炎僅從身體表面看出是很難的,最好的辦法就還是要主動到醫院做肝功能篩檢,但也可觀察看看有沒有伴隨以下症狀:腹水、下肢水腫、皮膚、眼白泛黃、皮膚出現蜘蛛樣血管瘤、易有不明瘀青等等。
文/胡昀芸
>> 加入 Heho健康 LINE@ 好友,健康知識不錯過!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