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歲過後,越來越時常感到「腰痠背痛」,明明沒做什麼粗重的工作,或是只是做一點家事就開始出現身體不舒服、背也挺不直的情形?而這個就是骨質疏鬆症的徵狀!
骨質疏鬆
女性過了35歲,骨本會隨著年齡慢慢的減少,所以鼓勵女性在35歲前一定要存夠骨本。骨質疏鬆一開始是不會有感覺的,直到常常感到腰痠背痛,背越來越駝,而且每次量身高都變得越來越矮,才會開始意識到這個問題。骨質疏鬆嚴重的話,有可能打個噴嚏、輕微跌倒,就會造成不小的意外,所以上了年紀的女性一定要特別小心,尤其居家安全措施必須做好。
女性隨著更年期的報到,動情激素減少,會造成骨骼中鈣質的析出,而且降低維生素D的活性。偏偏這個年齡腸胃道吸收並不如年輕,即使吃一樣的食物,對於鈣的吸收也沒有那麼好,導致骨質密度減少,就會越來越疏鬆,造成腰痠背痛等現象。如果用影像學去看骨質疏鬆的骨頭,會發現中空而且疏鬆,就跟海砂屋一樣,其實是骨頭因疏鬆而變薄、變脆弱,並且容易造成骨折。
中醫的治療對策
中醫稱骨質疏鬆為「骨萎」,由於腎主骨,因此骨萎除了與腎氣衰竭有關,也與任督二脈衰竭相關。一般人往往有個錯誤的迷思,以為面對骨質疏鬆問題,只要不斷補鈣就好,許多老人家也會吃維骨力來避免骨本流失。事實上如果腎氣沒有調節好,那麼再好的保健食品都吸收不了,所以腎氣一定要充足。
腎為先天之本,補強之後,後天的氣血循環才會好,並且發揮真正的功能。中醫對於骨萎的治療重點就是補腎,藥材上常常會使用補腎的左歸丸、右歸丸、龜鹿二仙膠,補脾胃氣血的八珍湯、六君子湯。保健食品當然可以吃,但同時調節腎氣,才能讓吸收更好。因此除了葡萄糖胺或維骨力等保健食品外,建議從補充腎氣著手,例如龜鹿二仙膠、杜仲、獨活、肉蓯蓉、熟地、大補精髓,可促進成骨細胞增殖,抑制破骨細胞活性,並且經由腎氣系統的提升,補充全身的骨本。
骨質疏鬆飲食對策
骨質疏鬆,可以透過X光骨質吸收儀來測量骨質密度,其結果會與正常成人最高密度相比較,若標準差低於 2.5 即為骨質疏鬆症。
根據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資料指出,國人鈣質建議攝取量如下:
- 1至3歲:500 毫克
- 4至6歲:600 毫克
- 7至9歲:800 毫克
- 10至12歲:1000 毫克
- 13至18歲:1200 毫克
- 19歲以上成人、銀髮族:1000 毫克
35 歲前是存骨本的黃金時機,我建議女性在 28 歲前就要開始積極保養身體,因為 35 歲之後的保養主要在延緩老化,而非增加骨本。但要特別提醒的是,含鈣食物不是吃越多越好,補過頭也會讓骨頭變脆、變硬,萬一跌倒反而更加危險。除了鈣的攝取之外,膠質的攝取也很重要,讓骨頭同時富含韌性與彈性。
平時可在飲食中多攝取富含鈣質的食物,如乳製品、芝麻、小魚乾、豆腐、深綠色蔬菜、枸杞;另外多攝取富含維生素D食物,如蛋黃、沙丁魚,搭配多曬太陽,對骨頭也有幫助。膠質也是攝取的重點之一,如雞腳、豬腳、蹄筋、花膠都是膠質豐富的食材及藥材,它們除了補充身體的膠原蛋白,也有助於美容養顏。
要對抗心血管疾病,全身性大肌肉運動是最重要的,但要對骨頭有幫助,重點則在於「負重」,讓骨頭承受一些重量,可以刺激骨小梁的增生,如散步、慢跑、爬樓梯、騎腳踏車、打球,再配合負重運動如舉啞鈴、沙包等。
※內容授權自《時療》,作者為余雅雯,皇冠文化出版。
>> 加入 Heho健康 LINE@ 好友,健康知識不錯過!
延伸閱讀: